分享好友 国防首页 频道列表

美国专家重提核冬天理论 假想印巴互掷50枚核弹(图)

2012-04-12环球时报

美国专家重提核冬天理论假想印巴互掷50枚核弹

核弹爆炸瞬间

美国专家重提核冬天理论假想印巴互掷50枚核弹

氢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即使一场区域核战争也将危及整个地球。”近日,这个曾在冷战期间非常热门的话题又一次从人类“剪不断、理还乱”的种种焦虑中突然冒出来,让很多人对这个财富不断积聚的世界有了别一番的感受。人们“忽然发现”,核弹在这个星球上“悄然扩散”,其速度并不比财富扩散的速度“慢很多”。美国知名学者公布的报告假设,如果印巴发生核战争,互相投掷50枚核武器,将在该地区造成2000万人死亡。核弹爆炸后的烟尘将弥漫地球10年,“地球气候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降雨减少,阳光减少,饥饿将笼罩世界”。许多人都还记得,冷战时期那个“核冬天”的著名描述比这还吓人。幸亏这些都是假设。 

  两份令人惊恐的报告 

  12月11日,美国地球物理学学会秋季年会在旧金山举行,科研人员提交的两篇关于区域核冲突将如何影响世界气候和社会的论文引发了震动。美国《洛杉矶时报》称这是“第一次对区域核战争进行综合分析”,美联社、《旧金山纪事报》等纷纷进行报道,英国广播公司、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等也都没有放过这个新闻。 

  研究小组假设两个国家每方拥有50枚核弹,互相攻击,核武器当量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国投掷在日本的核武器。小组特意指出,这个数字并非想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数字。按照数据模型推论,该地区将有2000万人丧生。但影响远不止这些。与会环境学家斯特奇克夫说,区域核冲突造成的最严重的环境后果将是烟雾和灰尘在大气中的堆积。专家预计,100枚1.5万吨当量的核武器爆炸后将把500万吨粉尘抛向大气层,然后粉尘升至同温层后可在上面停留至少10年,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全球气温下降几度。北美、欧洲与亚洲的农作物生长季因降温可能缩短1个月,非洲、东南亚的夏季与雨季也会被打乱,甚至导致大规模农业歉收。 

  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那次灾难后,全球进入了一个“无夏”之年,北美地区都出现了影响作物生长的“杀霜”,欧洲地区的粮食也大幅减产。如果“印巴发生核战争”,影响将是坦博拉火山爆发的10倍。 

  与会主角,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大气学专家图恩曾是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核冬天”理论的提出者之一,在美国颇有影响,而该小组的这个研究结果还参照了美国国防部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研究,因此也具有说服力。 

  报告迅速在媒体上传播,人们似乎又感受到了冷战期间曾令人不寒而栗的“核冬天”。按照“核冬天”理论,如果美苏爆发全面核战争,核爆炸带来的烟尘将会遮蔽阳光,让地球陷入严寒,出现“核冬天”,地球上90%的人会因此死去。 

  地区核战争有可能爆发吗 

  与上面所述的巨大担忧相比,中国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研究项目主任沈丁立表达了另一种明确的乐观情绪。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区域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认为,美国学者最近对区域核战争的讨论主要是担心核武器会扩散到没有政府、政府控制不力或腐败盛行的失败国家,这些国家在使用核武器上可能“不负责任”。 

  沈丁立分析说,目前世界上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其中,美国可以用所有的非核武器来解决它的军事需要;俄罗斯在世界上没有很多敌人,大规模的领土分解已经结束,也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大片领土怀有企图,因此不需用核武器保卫领土;中国一贯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英法不必多说,朝鲜等国家在核武器发展上是弱国,如果弱国首先对强国使用核武器,虽然能对强国造成伤害,但也会带来自身灭亡,这笔账很清楚。可见,有核国家不会轻易首先使用核武器,尽管它们保留了权利。 

  再来看无核国家。历史证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一旦获得了核武器,感到安全有所保障,在政治上就会更少地采取冒险的挑衅性做法,以免逼其他国家使用核武器。现在叙利亚、沙特等国都在发展民用核能,虽说民用核能可以转化为军用核能,但以欺骗手段发展核武器要付出失信于世界的巨大代价,所获得的不一定是安全。 

  对恐怖分子来说,很难自己发展核武器,即使通过某种渠道获得核武器,规模也不可能很大,而少量的核爆炸不可能大规模地影响全球气候。过去的“核冬天”理论提出的假设是:美俄各拥有3万件核武器,彼此用几百件核武器对攻,造成世界的“核冬天”。现在的假设是个别人偷偷摸摸获得了一两件核武器并进行引爆,只会对局部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不可能带来全球性的气候波动。 

  核冲突正愈演愈烈 

  “在核战争问题上,美国的安全并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有所改善。”美国广播公司在12日的报道中提醒同胞。目前的国际形势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1991年苏联解体首次牵动了世界对核扩散的现实担忧,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并宣布为核国家之后,印巴之间的每一次矛盾和冲突,都牵动着世人的神经。朝鲜核问题近几年来也一直困扰着国际社会,今年凸显的伊朗核问题使国际社会的“核矛盾”继续发酵,而关于恐怖主义分子是否拥有了核武器的猜测更是不绝于各国媒体的报端。 

  沙特等6个阿拉伯国家日前宣布“和平利用核能”研究。尽管它们声称出于“和平利用目的”,但西方有媒体竟称“中东核竞赛的幽灵初露端倪”。 

  冷战时期,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过美苏等几个有限的大国,美苏争霸时代,在双方都实现了“确保相互摧毁”之后,核武器主要的用途已经成为“威慑”而非实用,让世界得以度过了几十年“恐怖下的和平”。由于大国竞争包括很多方面,在一个领域吃了亏,可以在另一个领域得到补偿,不必冒着巨大风险使用核武器。但恐怖分子一旦得到,就可能改变核武器的“威慑”性质,轻易抛出。核武器的小型化也提供了这种可能。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美国的一些战术核武器重量仅有300磅。恐怖分子开着小汽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运送核武器。” 

  恐怖分子是否拿到了核武器尚且不得而知,但核武器在国家间的扩散正呈现加速趋势。在本届地球物理学学会秋季年会上,专家称,目前有40个国家拥有制造核武器的核裂变原料,其中一些国家已经跨过或接近核门槛,例如,“日本依托其强大的核能产业可以制造出2万枚核武器”,并且“很可能在几周内就可以制造出来”。正因为如此,与会专家提醒,虽然“目前世界的核武器已经降至1万枚,2012年可能降到4000枚”,“但现实的危险却并没有降低”。 

  各国都绷着一根“核”弦 

  尽管地区核战争尚且没有出现,但各国都随时紧绷着一根“核”弦。 

  记者常听到很多美国人说自己最大的担心就是遭受核袭击。老一代的美国人至今都无法抹去冷战时期对核的深深恐惧,这种恐惧渗透在美国的方方面面,很多好莱坞影片都设想了“核武器丢失、落在恐怖分子手中”的情节,尽管老套但总能赢得票房。经历了“9·11”的美国年轻一代更是担心掌握了核武器的恐怖分子重演类似于袭击世贸大楼的一幕。美国《时代》周刊今年3月的一篇文章就对核危机的未来感到非常悲观,称美国可能面临“超级核扩散”。 

  在日本,每年前往广岛、长崎的“原爆资料馆”参观者高达250万人。直观的历史资料使“核恐怖”深深植入日本人心中。正因为如此,朝鲜每次导弹试射都会在日本引发巨大震动,今年10月朝鲜宣布“成功核试爆”之后,日本人的担忧更是急剧上升,专门制造防核地下设施的公司生意迅速红火起来,要求在家中建防核地下室的人越来越多。 

  “核问题”也一直是欧洲民众关心的热点。美国在比利时、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地军事基地部署的核武器,并没有让欧洲觉得安全。法国每年抽出约1/3的军费用于核武器,布莱尔政府日前也斥巨资更新核武器。 

  各国对核战争的担忧还在于迅速掀起的城市化浪潮。美国媒体引用图恩的话说,如今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一个恐怖分子的核袭击就可能杀死上百万人。根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美国最近成立了国家技术核鉴定中心,负责建立一个全面的全球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的数据库,用于跟踪包括美国在内全球的核材料状态。另外,根据新一代核武器安保计划,美国的每个核武器内部都将安置一种特效酸性材料或其他化学物质,当外人搬弄核武器时,内部的钚和铀成分将受到破坏,从而使核武器失去功能。但制止世界范围的核扩散,要比这复杂的多。▲ 本报驻美国、日本、德国特约记者 尚未迟 林梦叶 青 木 本报记者 江雪晴 李宏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核电迎来最强中国芯 CF3A先导组件研制成功
11月30日,中核集团最新型的CF3A先导组件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在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进行的出厂验收,即将在方家山核电百万千瓦机组进行运行考验。这是2012年以来,继N36特征化组件、CF2辐照考验组件、CF3先导组件相继入堆之后,中核集团研发并投入实际运行的第四批先进燃料元件。

0评论2017-12-12

弘扬红色文化 铸就军工之魂
今年3月,广东省保护利用红色军事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作为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省份,广东从2017年起启动开展“全省红色军事文化遗产维修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到2019年实现“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保护险情全部排除,对外开放规模持续扩大,展示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

0评论2017-10-10

俄罗斯成功试射携带试验弹头的白杨洲际弹道导弹
2017年9月26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成功试射了一枚“白杨”-M(RS-12M)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此次试射主要是为了测试可安装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先进弹头。导弹从俄罗斯南部的卡普斯京亚尔导弹发射场发射,弹头以预期精度击中哈萨克斯坦萨雷沙甘靶场的指定目标。

0评论2017-09-28

福岛核电厂的清洁工作再次推迟
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东京电力公司(TEPCO)决定修改其计划,从受损的福岛核电厂中去除高放射性的乏燃料。这是自2011年地震和海啸后核电厂发生堆芯熔化事故以来第四次重新考虑,而这一在30到40年的时间里执行的计划又推迟了。东京电力公司负责清洁令人烦恼的福岛核电厂。

0评论2017-09-28

世界核协会支持阿库尤核电厂建设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总干事阿列克谢·利哈乔夫证实,阿库尤核电厂在规划场址上开始一般施工建设,世界核协会对此表示欢迎。上周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第61次例会上,利哈乔夫对记者说,土耳其第一个核电厂项目正在进行中,包括水力设施。

0评论2017-09-28

第15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交付海军
美国海军宣布,第15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科罗拉多”号(SSN 778)已于9月21日交付海军。这是美国第4艘名为“科罗拉多”号的现役舰艇,主要是为了维持美国在海中的优势。“弗吉尼亚”级潜艇是分批建造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已交付海军使用。

0评论2017-09-27

俄罗斯与柬埔寨签署核合作协议
]俄罗斯和柬埔寨签署了一项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协议。9月19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期间,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副总经理和柬埔寨国家可持续发展委员会(NSCD)副主席签署了这项协议。该协定为俄罗斯和柬埔寨在核教育和培训、研究,以及在制造、医药、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使用辐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0评论2017-09-26

俄罗斯“西伯利亚”号核动力破冰船下水
2017年9月22日,俄罗斯“西伯利亚”号核动力破冰船下水。该船用于沿北海航线向亚洲市场运输货物,尤其是能源材料。“西伯利亚”号长173 m,装备了2座反应堆,推进功率达60 MW,可以破除3 m厚的冰层,配备53名船员。该船预计2020年建成,2021年开始试运行。

0评论2017-09-25

俄罗斯提出新型闭合燃料循环
俄罗斯 JSC TENEX公司总经理提出,新型燃料循环可提供可靠的后端解决方案,是维持全球核能动态增长的关键。拟议的方法将重点解决乏燃料后处理和再循环,最大限度利用铀和钚资源,减少废物处置数量。新燃料循环必须有效降低要处置废物的数量和危害,加强利用后处理得到的易裂变材料。

0评论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