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国防首页 频道列表

中修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2012-04-12解放军报

   编者按:如何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的需求,加速装备保障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型,是当前我军装备战线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沈阳军区装备部军械装甲部着眼信息化战场需求,着力推进维修保障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面向信息化战场的装甲装备保障新模式,其改革成果在全军推广。

    7月中旬,我军某新型坦克中修任务在沈阳军区某坦克维修大队完成,并通过总装备部验收,这个大队从而成为我军第一个具有某新型坦克中修能力的战区修理机构。

    欣喜之余,沈阳军区装备部军械装甲部部长于家声表示:新型坦克中修任务又好又快地完成,标志着我们近年来坚持探索的信息化战场装甲装备保障新模式初步形成。

    那么,这个新模式究竟什么样?从今年装备保障演兵场呈现的几大亮点,可见端倪。

    从“增长人力”到“升级技术”

    高新技术装备维修复杂,信息化战场又要求抢修快速,破解这一矛盾,势必推行“整装换件修理”。而换下来的零部件的修复任务,由战役级修理机构进行规模修理。维修模式改革后,沈阳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的工作量比过去多了5倍,原有的技术力量根本无法应对。怎么办?

    军械装甲部组织专家调研提出,在现有编制基础上完成新任务,必须向新技术要保障力。为此,专家们拿出了“引进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信息、智能、纳米等先进技术”的对策建议。

    新技术带来保障力大幅跃升。一次装备保障演练,记者走进30多平方米的野战维修帐篷。只见一个机器人扬起高高的手臂,拿起了焊枪,正对坦克平衡轴外圆表面进行自动堆焊。接着,它又取下淬火枪,对平衡轴进行等离子弧表面淬火。这是我军装备保障领域最早引入的机器人之一。它大大提高了维修工效,一台机器人能顶30多人的工作量。 

    在引进一系列新技术的同时,他们加强了维修人员一专多能训练,增加了实打实炸实修课目训练,让官兵在实践中全面提升掌控新技术的能力素质。结果,该大队人员编制一个没增加,保

障能力却大幅跃升,按照新模式运行,圆满完成了10多次重大保障任务。

    从“检修一家”到“检修分离”

    辽东某山区,某装甲分队遭“敌”袭击,受损严重。很快,技术侦察分队驾驶着新型“技术观察车”直奔现场,利用不解体检测设备、战损评估掌上电脑等,对毁伤信息迅速展开采集,并通过“技术观察车”将损毁信息传回装备指挥中心。保障中心据此组成相应的维修分队,火速赶赴抢修现场…… 

    及时准确地诊断装备的“伤病情”,是信息化战场装备抢修抢救的关键环节。随着装备技术含量的增加,传统的靠战斗分队报告的做法,由于缺少检测手段和维修经验,无法保证精确无误;而盲目多派抢修力量,边诊断边维修,不但目标大,易遭攻击,还将削弱多路抢修抢救的能力。 

    经过反复论证,军械装甲部创新了战场维修的步骤,把传统的“检修一家”变成“检修分离”。按照这一思路,经过军地多家科研单位联手攻关,“技术观察车”呱呱坠地了。 

    新型“技术观察车”把智能检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电子维修手册等成果加以整合,形成了综合战损检测系统。他们还引进和开发了40多项检测新技术、新设备,可以对十几种坦克、装甲车型的数百种部件进行不解体的智能化检测、精确诊断。多措并举,他们初步实现了战场抢修由适应一般技术向适应高新技术的转变。

    从“基于型号”到“基于能力”

    随着装备的更新换代,某装甲师陆续为每一种装备甚至一个型号的坦克和步战车,建起了修理设施、机工具和修理工间,结果,装备型号越来越多,修理机工具越来越杂,修理工间一再扩建,仍忙不过来。传统的基于型号配置的装备保障模式存在条块分割、分散建设、效益不高的弊端,很难适应技术复杂化、型号多样化的新装备保障需求。

    对此,军械装甲部把维修设施和机工具的通用化,作为整合保障资源,推动维修保障从“基于型号”向“基于能力”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他们本着优化结构、减少品种、系统整合、集成组配的原则,对原有修理机工具进行标准化、通用化整合,形成了通用工具单元、工装台架单元、携行器材单元等系列通用工具,实现了车型通用、平战通用。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保障新场景:十几辆、多种型号的装甲装备在对抗中受损。抢修分队携带“万能修理工具”,分多路向抢修现场驶去。 

    凭着多种坦克、装甲车型的通用“万能修理工具”,抢修分队一气呵成完成了损伤装备的拆卸、吊装、整装换件,受损装备重新恢复了活力……

    工具“一具多用”,人才“一专多能”。他们采取相近专业工种岗位轮换、不同车型作业轮换的方式,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编成了数十种基本保障单元,战时可以进行积木式组合,快速形成精确保障力量。这样,维修分队不经临战准备,就可以随时根据保障需要抽组遂行战场抢修抢救任务,主战装备保障实现平战一体。

    从“概略保障”到“精确可视”

    这是记者在演兵场目击的一组镜头——

    “红军”一辆装甲战车履带被“炸断”、炮塔被“击穿”,损毁信息传到装备指挥所的电脑屏幕后,不到1分钟,电脑辅助决策系统就制订出一份精确保障方案。装备指挥员据此下达指令,抢修分队随即对受损战车进行了“手术”……

    以往,战场装备保障由于信息不灵、筹划粗放,存在着浓重的“保障迷雾”。信息化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要求装备保障更加精确、高效。为此,军械装甲部采取综合集成的方法,引进了一系列先进技术,构建起平时装备保障综合信息网和战时综合保障指控数据网。

    这个平战衔接的装备保障网,将各类新装备和经信息化改造的旧装备有机地联成一体,可以有效实施装备指挥、机关业务、分队保障三位一体管理。平时,用这套网络可以高效完成装备管理;战时,这套系统联通千军万马,可以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资源调配可视化、维修作业精确化,极大地提高了战场应急保障效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第74集团军某旅引进新设备搭建模拟训练室
6月下旬,某驻训场,第74集团军某旅组织实弹射击演练。看着目标被击中,列兵李荣宇有些激动——这是他首次在演练中担负实弹射击任务。他说,得益于旅里引进新设备开展模拟训练,自己的射击水平快速提升。“通过模拟训练打牢基础,大家适应战场环境能力明显增强,训练成绩稳步提升。”谈起训练体会,上等兵梁贺说。近日,该旅机动至某地域开展实兵对抗演练。

0评论2023-07-07

第七十二集团军某合成旅:“空中蓝军”淬砺防空利剑
盛夏时节,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防空营进驻空军基地训练场展开野外驻训。数架空军战机加力升空,低空掠地飞行至预定空域,一场陆空对抗演练就此展开。数分钟后,观察哨上报“敌机”目标方位、距离、高度、速度等数据。导弹战车雷达迅速开机,锁定目标后立即发射,一道长虹划破天空,向目标飞去。没想到“敌机”早有准备,迅速规避,完好无损。

0评论2020-06-22

第74集团军某陆航旅推动政治工作紧密融入作战训练
6月上旬,第74集团军某陆航旅组织的一场空战对抗训练拉开战幕。驾驶长机指挥战斗,及时对战友进行思想鼓动……训练中,身着蓝色飞行服的教导员田周表现格外抢眼。和田周一样,还有一批既善谋打仗,又会做思想工作的政治工作干部活跃在演训一线,这是该旅加强军政兼通人才培养取得的积极成效。

0评论2020-06-22

西藏军区某旅利用复杂气象条件锤炼官兵高原打赢能力
一周七天雨,练兵不停止。6月中旬以来,西藏军区某旅驻训地域遭遇连绵雨雪,该旅党委抓住“天赐良机”,利用复杂气象条件组织战备训练,全员全装接受雨雪洗礼和实战检验。海拔4600多米的高原演兵场,狂风夹裹雨雪和冰雹,给官兵训练带来挑战。该旅党委迎难而上,将训练场上的风雨雪变成战斗力生成的“催化剂”,险难课目一个不落,让实战化训练真正“实”起来。

0评论2020-06-22

第72集团军某旅活用“传家宝”激发练兵备战热情
该旅红色历史资源丰富,拥有“七一功臣连”“团结巩固连”等多支红色连队,涌现出“抗洪救灾模范”周丽平、“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王春卫等多个典型人物。为推进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该旅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对话传家宝”活动,通过一个个红色故事引导官兵讨论交流,积极思考在新时代如何赓续精神血脉、立足岗位践行使命担当。

0评论2020-06-22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5年4次改造坦克训练跑道
这次改造,坦克训练跑道的宽度、走向、障碍物设置等均有调整,进一步满足了装甲、步兵、工兵等多兵种协同训练需求,极限条件下多项高难课目训练有了更加实战化的条件。事实上,这条坦克训练跑道已不是第一次升级。2016年,该团代表陆军备战俄罗斯“坦克两项”国际军事比武竞赛时,就进行过升级改造,并帮助参赛队员在比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战绩。

0评论2020-06-22

新疆军区某团坚持按纲抓建压实营级党委责任
6月上旬,曾被问责的新疆军区某团三营党委,经过两个月时间的整改,自主抓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该营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告诉记者,团里出台的捆绑问责实施办法推动了营级党委“前沿指挥所”功能的发挥。

0评论2020-06-19

陆军某旅实弹演练全程“加载”险难课题
“战斗班组在射击阵地自行组装炮弹,会不会忙中出错?”前不久,东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在野外地域开展某型火炮实弹射击演练。看着摆在眼前的炮弹部件,该旅合成一营火力连连长马良眉头紧锁。

0评论2020-06-19

陆军某团对标实战练兵自设“极端前提”
演练中,该团官兵向目标地域挺进。急行军时,导调组宣布:八连列兵鲍中亚不慎崴脚,“伤势”严重,无法跟上队伍。赖呈祥简单查看“伤情”后,按惯例让“伤员”就地等待梯队后方的救护车,其余人员继续行军。没想到,导调组又设置新情况:救护车因故障抛锚,1小时后才能赶到。

0评论2020-06-19

第73集团军某陆航旅锤炼复杂气象下飞行硬功
雨后雾气弥漫,低空铁翼飞旋。近日,第73集团军某陆航旅在某训练空域展开实战化训练,飞行员李叶按计划进行低气象悬停起落课目训练,虽然机舱内视角受限,但他依靠飞行经验和地面模糊的参照物判断相对位置,战机在指定位置精准着陆。

0评论20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