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科学发展大计,共谋军民融合大势。初夏,南京军区航务军代处党委常委首次与华东六省市地方港航交通和航空系统部分兼职领导30多人,齐聚西子湖畔,围绕“贯彻军民融合战略思想”主题,举行了一次议军交、谋打赢、商发展、建机制的军地“军事论坛”。
军民融合思想先行
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军地齐心克万难。大家感到,融合得先从思想上“融”,只有实现了情感的认同、思想的融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军民融合。
“上世纪80年代,英阿马岛战争爆发,英国70多艘大型商船积极响应政府动员令参战保障,占整个远征舰队舰只的60%,为英国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我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更告诉我们,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南京军区航务军代处政委吴建军的一席话,在地方兼职领导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驻上海长江航务军代处党委兼职书记、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党委书记范亚祥介绍:“今年,我们在航道发展规划上结合军代处等部门意见,按照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进一步明确长江战时航道保障目标,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有力支撑。”
“民航这几年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吞吐量排到了世界第二……随着民航的一路成长,我们民航人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国防教育与战备意识的提升,强化爱国爱军、情系国防的思想认同。”南京军区航务军代处兼职书记、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车进军同样快人快语。
全面融合优势互补
“紧紧围绕‘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加快推进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要求,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查找不足、解决问题,落实责任、共谋发展,为完成多样化军事运输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其实,就是要解决一个如何全方位实现全面融合的问题。”会上,南京军区航务军代处主任汪学军开宗明义。
驻上海长江航务军代处党委兼职第一书记、上海长江轮船公司党委书记徐挺惠接着说:“实现全面融合,切实提高军交运输保障效益和综合保障能力,必须形成结构合理、完善配套、精干高效的军地一体化专业保障体系。”
笔者了解到,上海长江轮船公司、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海事局、上海港务集团、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等多家单位近年先后成立了军交运输专业保障队伍50多支,形成了优势互补、层次衔接、分工合理的工程保障力量体系,为平战时抢装、抢卸、抢修、抢通提供了重要的专业保障力量。
曾经是一名炮兵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公司总飞行师毛全新,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军民融合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军民融合到一定程度,就得瞄着短板弱项‘融’。以航空输送为例,必须从软件、硬件上实现全面融合,从实践保障任务中吸取宝贵的经验,练在平时、用在战时。”
深度融合机制为本
机制靠法规,制度是根本。会上,大家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感同身受: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共同发力,走出一条依靠机制抓融合、齐抓共管促融合的长效路子。
“军民融合到一定程度,就得依靠制度来深化。”南京军区航务军代处党委兼职第一书记、上海海事局局长徐国毅说。“我国是航运大国,海岸线长,沿海港口众多。我们组织了《国防安全与航道建设》的课题研究,建议将航道建设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国家战略性基础产业,加紧出台兼顾军事要求的国家大型航道建设政策法规,搞好‘顶层设计’。”
“制度就是强有力的助推器,要靠制度来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狠抓落实,确保关键时刻人员和物资能够‘进得来,装得上,过得去,卸得下’,切实提高部队快速机动和应急作战能力,为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保障。”南京军区航务军代处副主任程刚接过话茬。
“军事论坛”成果丰,军地联手谋打赢。会上经过反复研讨,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加快推进航务军交运输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水路、航空军事运输及军供饮食供应站现代化建设实施细则,并将近几年开展的双向兼职、军地联训、经费保障等创新成果纳入发展规划、写入行业法规、形成常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