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军民融合产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直以来,沙坪坝区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完善“三个机制”,为军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把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驯服”无线电波的人
去年5月,第二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原重庆通信学院)研制的短波同步快速建链设备、超宽带无线通信设备、应急移动多媒体传输设备等应急通信科研创新成果受邀参展,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
“简单来说,应急通信设备是能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时,公网通信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情况下的一种保障通信,是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16日,该校电子对抗系电子防护教研室主任章锋斌告诉记者。
据介绍,我国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应急通信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初,灾区的通信设施一度中断,给党和国家了解灾情和组织救援带来极大困难。如何解决极端恶劣条件下“第一时间通”的问题,这让亲身经历这次地震、从事应急通信研究的章锋斌深感忧虑。
“如何为突发灾害情况下的应急通信提供可靠手段,为生命救援赢得时间?”这样一个使命课题在他的脑中诞生。
在区相关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章锋斌与导师团队一起,主动展开灾害救援应急通信专项研究,并向国家发改委和重庆市发改委提出建立“灾害救援应急通信应用系统”研究项目,很快获得批准立项。
在导师的带领下,章锋斌与整个团队利用1年多的时间集智攻关,完成了系统研制和试验任务,并纳入重庆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获得2011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悉,该项目研究攻克了短波动态频谱接入、同步正交组网、异构网融合、接入网与专(向)网兼容、同步授时与时钟保持、基于多信道数据分组传输、再造性装设备综合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开发了短波动态频谱接入、短波同步控制、应急广播等三大系列10余种设备,成功在国家发改委军民结合应急短波通信试验平台、全军短波综合业务网、北京市应急广播网和重庆人民防空应急指挥网中进行应用,大幅提升了军民融合短波通信装备战技性能和网络化保障能力。项目成果申请和获授权国家专利20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156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和军事学核心期刊68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21名。
加强军民融合服务地区发展
“这一成绩,离不开沙坪坝区的大力支持。”章锋斌表示,下一步将把学院更多更好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到地方相关产业上,有效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沙坪坝区始终以服务改革强军为着力点,加大投入,确保军民融合落到实处。制定了《沙坪坝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统筹整合全区工业、科技、人才等方面资源,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有效衔接各类配套政策,在规划、用地、环保等方面给予部队和军工企业重点支持。
目前,沙坪坝区开展军民融合项目10个,其中,陆军勤务学院实施的“两项成果”获得2017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协调国土、房管、税务等有关部门,为西南医院办理了产权登记变更手续,免除税费近1亿元……
沙坪坝,一座军工之城、科技之城、红色之城。如何借助这一特殊优势,找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契合点?区双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在持续推进双拥工作中,将聚焦国防建设需要和产业发展重点,组织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加强军地双方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其次,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体系,促进军民科技成果的双向转移及产业化,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