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方案首页 频道列表

西门子S7-200PLC在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2012-04-15SIEMENS-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PLC事业部

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施工工艺的不合理是导致路面质量降低的直接原因。传统的沥青路面铺筑工艺是由自卸卡车将沥青混合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卸至沥青摊铺机的料斗中,经摊铺后由压路机进行最终压实。国内外的施工实践证明,用这种传统工艺铺筑成形的路面早期破损现象比较严重,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装料、运输及卸料过程中导致沥青混合料出现材料离析和温度离析;
  (2)因摊铺不连续造成路面结合处粘接力及其他力学性能的差异;
  (3)自卸车卸料时对摊铺机的碰撞和顶推,造成的路面的横向接缝(即纵向波)。
  针对以上工艺问题,欧美发达国家在自卸车与摊铺机之间增加了沥青混合料转运车,自卸车装载的沥青混合料先行卸至转运车中,经转运车二次搅拌后,再送至摊铺机进行摊铺。国外统计数据表明,增加转运车后,可节省长期维修费用95%、路面寿命延长40%,同时大大提高道路的使用率。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经费的支持下,通过近一年的研制,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台沥青混合料转运车LHZ25,样机参加了2002年11月BAUMA(上海)国际博览会,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电控系统是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的关键技术之一,LHZ25采用的是全液压驱动技术,要求行驶速度平稳,直线跑偏量不得超过2%,并与沥青摊铺机保持同步,转向灵活且转弯半径不能太大。因此,对电控系统的设计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本文介绍以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为核心的电控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性能特征。
1. 控制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最初考虑的控制方案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某些公司生产的专用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方案;另一种是采用S7-200系统为核心的控制方案。前者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控制方案,并且已经在沥青摊铺机等全液压驱动的工程机械上得到成功的应用。缺点是价格昂贵,并且有一些沥青转运车的功能(如运行参数及报警信息显示、同步跟踪等)不能实现,仍然要借助PLC来完成。而后者的优点则是控制功能比较强大、灵活、可靠性高、操作维修方便,完全可以满足沥青转运车的所有功能,且价格便宜很多。难点在于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控制软件完全要靠自己开发,编程工作量大,且要冒一定的风险。由于本人有多年应用PLC的经验,故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
2. 控制系统结构
  LHZ25沥青转运车的电控系统结构主要由中央单元CPU224、数字量扩展单元EM223、模拟量扩展单元EM235和文本显示器TD200组成(图1)。
  文本显示器用来输入某些参数及显示控制系统的一些运行参数和报警信息。模拟量扩展单元用来将模拟量信号(如转弯半径和沥青转运车与沥青摊铺机之间的实测距离)转换成数字量,中央单元负责处理数字量和模拟量输入信号,经过运算,对系统的输出信号进行控制。
3. 控制系统功能
  3.1行驶控制
  沥青混合料转运车行驶系统的控制性能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关系到整个设备的成败。对沥青转运车行驶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是要求行驶速度平稳;其二是要保证沥青转运车的直线跑偏量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沥青转运车的行驶速度可通过文本显示器或者沥青转运车操纵台上的增、减速开关任意设定,本系统利用S7-200系统的函数功能、浮点运算功能和脉宽调制(PWM)功能,速度调节和偏差调节均采用PID闭环控制节系统,通过两个高速输出点对行驶系统液压马达上的比例电磁阀进行控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使得沥青转运车的行驶速度非常平稳,直线跑偏量小于1.3%。其控制原理和程序流程见图2和图3所示。


图1 控制系统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比例电磁阀控制应设法提高其频率响应特性,消除比例电磁阀调节过程中的滞后和卡死现象,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在比例电磁阀的线圈两端叠加一个正弦波电压分量,我们巧妙地利用S7-200系统的正弦函数和浮点运算功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其它同类型PLC来说,则根本无法做到,因为这些PLC不具备函数和浮点运算功能。
  3.2 同步跟踪控制
  转运车电控系统的同步跟踪控制功能是受控制的,在文本显示器上设置了两个功能键用来控制同步跟踪控制功能的启动与停止。在与沥青摊铺机配套作业前,操作员先根据路面情况,调整好转运车与沥青摊铺机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再按下文本显示器上的启动功能键,此时,PLC将超声波传感器测得的转运车与摊铺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值作为转运车与摊铺机之间的理想距离值保存起来,同时转运车电控系统的同步跟踪控制功能开始激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在转运车上的超声波传感器对安装在摊铺机上的超声波探测杆进行不断地扫描,并将检测到的位置信号通过模拟量扩展单元传送至中央单元,中央单元经过数据处理,将转运车与摊铺机之间的实际距离值与预置的理想距离值进行比较,若实际值与理想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设定的ΔS值时,PLC则利用其脉宽调制功能,通过功率放大器和比例电磁阀控制转运车的行驶马达加速或减速,当实际值与理想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ΔS值时,则不再进行调节。其控制原理见图2和图4所示(该装置已获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3.3转向控制
  沥青转运车的转向是通过其左、右轮的差动来实现的。通过调节设置在沥青转运车操纵台上的旋转电位器,将转向电压信号经模拟量扩展单元EM235转换成带符号的转向参数变量(正数为正转,负数为反转),CPU经过运算处理后,将转向参数变量转换成脉宽调节变量ΔM,然后将对应于沥青转运车左、右轮驱动马达当前行驶速度下的输出脉宽值分别加上或减去该脉宽调节变量,再分别输出到沥青转运车左、右轮液压驱动马达上的比例电磁阀,即可实现沥青转运车的转向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沥青转运车在转向过程中,其速度调节、直线纠偏功能都是被禁止的。其控制原理仍可用图2和图4表示,程序流程见图3所示。

图4 同步控制原理

3.4 显示及报警
  沥青转运车电控系统将沥青转运车的一些重要的运行参数(如:设定行驶速度、实际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等)和故障报警信息(如:发动机水温过高、机油压力过低、系统紧急停止、测速传感器故障、机油滤清器堵塞等)通过文本显示器显示出来。大大地提高了沥青转运车的可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 结束语
  整个沥青转运车电控系统从施工图设计、控制程序编制到安装、调试,总共用了大约三个月/人的时间,至今一直运行正常。S7-200系列小型PLC,适用于各种自动化系统,可靠性高,操作维修方便,价格便宜而又功能强大。S7-200系统丰富的指令集和强大的函数和浮点运算功能为电气工程师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开发平台。
  事实证明:S7-200系统在沥青转运车电控系统中的应用是成功的,也为在其他工程机械设备上采用PLC控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关链接:
  西门子SIMATIC S7-200首页

收藏
神州普惠试验检验管理解决方案
试验检验管理系统TCM紧紧围绕产品生产试验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规范的监控和管理,有力的监管了整个试验检验过程、协调组织了试验检验工作的开展、规范了试验检验过程的管理,同时还以方便高效的手段,整理和收集了全部试验检验过程的信息数据。

0评论2014-03-24

宏电工业级TD无线路由器应用于交警局电子警察项目
“电子警察”是高科技的交通管理手段,也是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无人值守、自动记录、容量大、无需当场处罚、便于管理等优点成为交通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装备。

0评论2013-02-27

领邦公布新型全自动检测方案:弹丸尺寸的快速检测
近日,北京领邦仪器技术有限公司(后文简称“领邦”)公布了一套新型的全自动检测方案——弹丸尺寸检测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在线全自动终检设备,采用激光扫描的方式,在计算机中还原炮弹外形,能够实现炮弹外形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快速检测,满足大批量产品的在线自动化检测,避免人为检测造成的误差,同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提高数据管理方便性。

0评论2012-08-31

仪器总线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在测试测量领域,仪器总线技术的发展历来是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最为关心的部分。从上世纪60年代推出的专用于仪器控制的GPIB总线,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 USB、VXI、PXI和最新推出的LXI、PXI Express,不断涌现的新型总线技术在帮助我们的工程师更快捷高效的完成测量任务的同时,也引起了行业内专家们的广泛争论,究竟哪一种总线将会主宰未 来的测试测量领域呢?

0评论2012-05-28

加固电源典型应用方案
美国北大西洋(NAII)公司为军工和航空领域的嵌入式市场所提供的加固电源,类型齐全,无论是标准型产品还是定制型产品,都应有尽有。在国内外航空、航海、舰船等应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0评论2012-05-03

倾角传感器在无人机上的应用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

0评论2012-04-13

倾角传感器在移动通讯车平衡系统上的应用
移动通信基站车是移动通信领域中用于应急通信信道建立的系统集成车辆。主要的功能一般包括GSM、CDMA、3G基站信道的建立、无线计

0评论2012-04-13

倾角传感器在水平平台测量上的应用
在仪器仪表、精密工具、机械制件的检验等行业经常会使用到水平平台,而大理石平台可以作为一个理想的选择,因为大理石的平台是一

0评论2012-04-13

SST倾角传感器在阳光追踪系统上的应用
随着能源的匮乏,人类越来越注重利用新型能源来代替现有的煤、石油原料,利用太阳能获得能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阳光追踪器

0评论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