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领域: 建筑楼宇
本控制系统采用南大傲拓科技有限公司的NA200系列小型一体化可编程控制器,配置为CPU4002,数字量输出扩展模块DOM0802,共计48个I/O点,冗余量按照10%留有;控制4台消防泵(2用2备)的自动或手动运行。系统配置表如下:
一、CPU4002本体上的点
I1 自动 Q1 1#运行指示灯 启动闪烁,运行常亮
I2 1#手动启 O2 1#主接触器
I3 1#手动停 Q3 1#启动接触器
I4 1#过载 Q4 1#三角运行接触器
I5 2#手动启 Q5 2#主接触器
I6 2#手动停 Q6 2#启动接触器
I7 2#过载 Q7 2#三角运行接触器
I8 3#手动启 Q8 3#主接触器
I9 3#手动停 Q9 3#启动接触器
I10 3#过载 Q10 3#三角运行接触器
I11 4#手动启
I12 4#手动停 Q11 2#运行指示灯 启动闪烁,运行常亮
I13 4#过载 Q13 4#主接触器
I14 手动 Q14 4#启动接触器
Q15 4#三角运行接触器
I15 备用自动 暂不使用 Q16 3#运行指示灯 启动闪烁,运行常亮
I16 备用手动 暂不使用 Q17 4#运行指示灯 启动闪烁,运行常亮
I17 自动启泵 Q18过载信号输出
I18 自动停泵 Q19 蜂呜器输出
I19 备用自动启泵 暂不使用
I20备用自动停泵 暂不使用
I21启泵顺序 I21(0) I22(0)1#2#启3#4#备 I21(0)
I22(1)2#3#启4#1#备
I22启泵顺序 I21(1) I22(0)3#4#启1#2#备 I21(1)
I22(1)4#1#启2#3#备
其中Q17~Q19为DOM0802数字量输出扩展模块配置的地址
二、系统实现的工艺过程为:
1)自动状态下(I2为1)输入自动启泵信号I17,Q19输出(工作2秒停止2秒)3次,蜂鸣器发出3声提示音,12秒后按星形方式启动第一台泵(启泵顺序由I21与I22的组合确定),15秒后转为按三角形方式运行,30秒后按相同的方式启动第二台泵。I18为自动状态下停泵信号。
2)当其中运行中的一台过载,30秒后启动备用泵。
3)自动状态只能启动2台泵(内有互锁)。
4)手动状态下(I14为1)可以手动一台台启动泵,
5)当水泵启动(星形)时,该泵运行指示灯闪烁,运行三角(形)时运行指示灯常亮,当过载时该泵运行指示灯闪烁,并蜂鸣器和过载信号输出工作(Q18,Q19),直到过载信号消失。
6)在I1自动手动切换过程中会停止所有运行的泵。
7)自动状态下在没有消防用水需求下,第一台水泵启动(星形)15秒钟,运行(三角形)10秒后,停机待命120小时(五天)。待命期间如果没有消防用水,则第二台水泵启动15秒,运行10秒,停机待命120小时,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在有消防用水需求时,泵组立即自动启动,加压供水,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功能暂不使用)

- 海上开采平台网络解决方案
0评论2017-11-01
神州普惠试验检验管理解决方案
试验检验管理系统TCM紧紧围绕产品生产试验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规范的监控和管理,有力的监管了整个试验检验过程、协调组织了试验检验工作的开展、规范了试验检验过程的管理,同时还以方便高效的手段,整理和收集了全部试验检验过程的信息数据。
0评论2014-03-24
宏电工业级TD无线路由器应用于交警局电子警察项目
“电子警察”是高科技的交通管理手段,也是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无人值守、自动记录、容量大、无需当场处罚、便于管理等优点成为交通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装备。
0评论2013-02-27
领邦公布新型全自动检测方案:弹丸尺寸的快速检测
近日,北京领邦仪器技术有限公司(后文简称“领邦”)公布了一套新型的全自动检测方案——弹丸尺寸检测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在线全自动终检设备,采用激光扫描的方式,在计算机中还原炮弹外形,能够实现炮弹外形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快速检测,满足大批量产品的在线自动化检测,避免人为检测造成的误差,同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提高数据管理方便性。
0评论2012-08-31
仪器总线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在测试测量领域,仪器总线技术的发展历来是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最为关心的部分。从上世纪60年代推出的专用于仪器控制的GPIB总线,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 USB、VXI、PXI和最新推出的LXI、PXI Express,不断涌现的新型总线技术在帮助我们的工程师更快捷高效的完成测量任务的同时,也引起了行业内专家们的广泛争论,究竟哪一种总线将会主宰未 来的测试测量领域呢?
0评论2012-05-28
加固电源典型应用方案
美国北大西洋(NAII)公司为军工和航空领域的嵌入式市场所提供的加固电源,类型齐全,无论是标准型产品还是定制型产品,都应有尽有。在国内外航空、航海、舰船等应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0评论201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