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湾枫树坪
永新,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赣西古县,在中国革命史上,它浸染着先烈的鲜血,激荡着英魂的战歌。“长征逾万参加者,烈士八千磊落才”,就是对这片红土地的生动描述。
“毛委员来到三湾村,三湾改编世闻名;支部建在连队上,纪律制度更严明;从此军队党领导,赴汤蹈火救穷人……”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领一支不足千人的队伍,从湖南浏阳的文家市出发,穿过萍乡芦溪县,攻克莲花,悄然向当年只有50来户农家的三湾村挺进,并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建了新型人民军队,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三湾村前,四棵并肩耸立郁郁葱葱的红枫古樟树,当地人称为枫树坪。当年,毛泽东就是在这里向部队宣布进行三湾改编的。如今,80年过去了,驻足枫树坪,我们似乎仍能听到时光里传来的清晰回响,感受到岁月里留下的红色记忆。
枫树坪右方300米处,有一家古朴的杂货铺,店名“协盛和”。1927年9月29日深夜,正是在这间杂货铺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三湾改编,由于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得以根本改变,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此后80年,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我军不变的军魂。
千条小溪归大海,一枝一叶心向根。粗壮挺拔、生机盎然的古樟树,似乎在向人们阐释这样一个道理:人民军队80年的辉煌历程,正源于有了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永远不变的军魂。正如世纪伟人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所指出的:“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朴素的真理,在三湾改编纪念馆再次得到印证。纪念馆矗立在枫树坪左后方不远处,大厅迎面墙壁上,镶嵌着一排长约30余米的巨大工农红军浮雕,雄伟壮观,人物栩栩如生。浮雕正前方矗立着一枚火红的硕大党徽,分外醒目。纪念馆展室里,一幅幅珍贵历史照片赫然眼前。
“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专门前来进行传统教育的武警永新县中队官兵,高唱《听党指挥歌》。据指导员贺海华介绍,这支驻守在三湾改编旧址的部队,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先后圆满完成70余次抢险处突任务,被驻地政府和群众誉为“三湾精神的新传人”。
三湾改编,历久弥新。每年,来此踏访寻根的官兵络绎不绝,“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宣誓声不绝于耳。三湾,一个人烟稀少的偏僻山村,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一抹亮色,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