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空军歼10战机
胡韧 闫国有 本报特约记者 伍轶
前不久,南空航空兵某师全未知条件下多机型对抗演练拉开序幕。此次演练,他们一改过去死搬战法套路的对抗方式,升空即是“自由搏击”式的“散打”较量,一系列变化呈现出很多新亮点。
演练开始,双方参演人员还都闷在“葫芦”里,均不知道行动方案。直到起飞前一个半小时,“红”、“蓝”军指挥所才接到师导演部下达的指令,双方进行“背靠背”战术对抗训练。
突击时刻前10分钟左右,“蓝军”4架新型战机起飞,其中3架直插“红军”航路附近待机,1架直奔“红军”目标区上空。“红军”两型6架战机则采取中路掩护、右路佯动、左路隐蔽方式拉开阵势。
“蓝军”出手不凡,率先击落了两架“红军”战机,但指挥员误以为“红军”所有兵力集结于此,调集全部兵力迎头截击,结果导致右翼空虚,被“红军”成功偷袭。
一场空战,以“损失”两架战机为代价达成作战意图的“红军”指挥员王世春对记者说,过去对抗演练走套路,事先对每一个程序都一清二楚。这次不同,虽然是师内部组织的空中对抗,但“红”、“蓝”双方各自组织指挥,战术变化莫测。
演练中,“蓝军”目标在屏幕上一出现,“红军”指挥班子成员大脑便飞速运转,思考破敌之策,人人脑门上沁着汗水。
“发射!发射!”“你攻击,我掩护!”无线电里飞行员急促的报告声表明,空中交战双方都是竭尽全力厮杀。此时,万里蓝天风云突变。“红军”战机正准备对“蓝军”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殊不知,“蓝军”拦截编队侧向迂回,张网以待。导调组又临时增设特情:“红军”指挥所无线电遭“敌”干扰,地空通信指挥中断。待“红军”启动应急预案恢复通信时,派出的突击机群已被“歼灭”……
晚上7时,讲评开始。巨幅投影屏幕打开,一场场空战态势图清晰展现,伴随着画面上飞机标识的缓慢“回放”,飞行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果抓住‘蓝军’30秒防卫的空当,突击就不会失败,为什么没有抓住战机?”“如果在布势上有足够的机动兵力,‘红军’就不可能成功偷袭,指挥员为什么情况判断不准……”
一个个问题如重磅炸弹一样,现场顿时沸腾起来!
指挥员点评
“背靠背”练出真本事
■南空航空兵某师师长常丁求
过去的对抗,只要飞机能够上得去、找得到、打得准,就算完成任务了。其实,每次升空,都可能会遇到特殊情况,机务保障数量达不到所需规模怎么办?关键时刻指挥失灵了怎么办?情报保障不及时怎么办……这些问号,恰恰说明现代空战不仅仅是飞机对飞机的较量,而是作战双方整系统全要素的对抗,只有“背靠背”组织对抗演练,才能逼着飞行员把这些问题都“预想透”,而且平时就要系统练、全要素练,这样在战时才能快速反应,果断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