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国防首页 频道列表

成空后勤部为抗震救灾提供坚强保障

2012-04-12

      这是部队抢险救灾保障模式的新探索,也是未来应急作战保障的一次预演。
   汶川“5?12”大地震后,全国上下齐动员,救援力量从四面八方驰援灾区,空军部队万人千车入川抗震救灾,如何确保一条条通往灾区的动脉血氧充足?使用什么工具进行救灾?这么多人住在哪儿、吃什么?
  “以临战姿态实施快速保障,联合友邻单位和社会资源协同保障,依托建制保障力量伴随保障,不同保障形式相互弥补衔接,共同构成抢险救灾多维保障平台。”成空后勤部部长周光华在临时指挥所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有站在抗震救灾大局,打破常规保障模式,才能够确保为抗震救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高楼猛烈摇晃,道路起伏颠簸,在巨大撼动面前,他们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保障机制,成立抗震救灾后勤指挥所,摸清库存物资,三个小组指挥开始运转

    5月28日14时28分,几乎就在一瞬间,汶川3000群众在地震中丧命,上万人被掩埋在倒塌的建筑之中。
    高楼猛烈摇晃,道路起伏颠簸。在与震中相距不到100公里的四川省成都市,在同一时间经受了巨大的震感。
    “当时正在开会返回的路上,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山崩地裂,地震了。”成空后勤部部长周光华在地震后几分钟赶回了机关,在草坪上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后勤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自此启动。
    “紧急开设后勤保障基本指挥所,各部门在帐篷办公,确保24小时保障指挥不停。”
12日下午4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到2个小时,后勤部已经在余震不断的草坪上开完党委扩大会,并命令所属单位迅速摸清各种物资的库存量,筹措补充物资,加大储备。随即,了解灾情,分析任务,修订预案,各项准备工作迅即展开。
   “外场飞行、前线伴随、直属部队各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各部处一名团以上准备迅速开进一线。”
    当晚,在应急指挥中心3顶军绿色帐篷内,机关各个部门开始紧急运转。第一支应急分队刚开进都江堰市展开援救,后勤部门紧随而上,连夜购买、调运了33.2吨大米、面粉、食用油,抢购了400根钢钎,上百把铁锤、断线钳, 7台照明发电机,9个软体储水罐、近200顶班用帐篷,并星夜赶往重灾区,保证了第一批次抗震救灾官兵用上工具、住进帐篷。
    山体垮塌,桥梁断裂,大树倾倒,如何确保朝深处开进的部队交通畅通?
    13日清晨,一声号令,某空防工程处的近百名官兵,驾驶着47辆推土机、吊车等大型工程车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当天就打通了金5公里的道路。随后,某炊训队的40名官兵,带着自行炊事车,主食加工车,食品冷藏车等新型野战保障车辆和大量保障给养,直插重灾区——彭州市龙门山镇,在废墟上建起“野战食堂”,当晚就保障了2000名空军抗震救灾官兵吃上热饭菜。
    后勤部基本指挥中心的灯光,从12日4时点亮,就从来没有间断,指挥员,参谋人员超速运转,调遣兵力,调剂物资,筹划安排,官兵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一线官兵在废墟中救人,后方保障更不能讲理由!”
   “机关各单位在同一帐篷里办公,打破部门建制,随时协调。”
    5月13日上午,后勤部开通财务保障绿色“绿色通道”,紧急申请下拨任务部队900万元专项经费;油料部门当天转运上千吨航油至6个航空兵场站;卫生部门第一时间筹措22000副卫生口罩、手套,购买20余万瓶(盒)防霍乱、流感药品,营房部门从外省市紧急购买千斤顶、大锤、钢钎、钢丝钳、手钳近万件(副),并在第一时间运往灾区一线。
    汶川道路被堵,北川道路再次遭遇塌方……上万名群众在灾区滞留,缺水、缺药,需要空投大量物资!
    15日,后勤部组织65名机关干部到某军用机场,装卸空投物资数百吨;16日,该部参加08年全军院校统考的36名学员,全部主动申请至彭州、都江堰等一线灾区,从事驾驶、卫生、炊事等保障工作。
    “每一个人行动起来,灾区群众就能多一份保障。”成空后勤部江参谋长告诉笔者,该部在6小时内与地方政府、军区联勤部建立了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在24小时内紧急申请抗震救灾经费4500万元,筹措被装8万余(套)件,物资2000多吨,对官兵们突击援救提供了坚实保障。

    瓦砾下亲人的呼救,幸存者哀伤的哭泣,前线官兵们的温饱冷暖,面对急迫的形势,他们站在政治高度和抗震救灾全局,保障不分内外

    “空降兵一万余官兵于今晚紧急赶赴四川,请你部全力保障,确保抗震救灾顺利进行……”
    “都江堰方向急需吊车两台、钢钎500根,大锤300把……”
   “绵竹方向急需帐篷500顶,行军床1000张……”
    为了营救在废墟下尚存的生命,在震中汶川、北川、绵竹、都江堰等地倒塌的建筑上,上万名空军将士,正挥动着大锤和钢钎,展开了一场生命大营救。
抗震救灾,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援救,更是一场浩大的战争,后方,必须要为前线提供强大的、源源不断的保障。
    20日上午,在某综合仓库物资发放现场,数十辆军用大卡车一字排开,上万顶帐篷、被装、鞋袜紧急待装,可就在仓库一侧,笔者发现了一个简易的篷布帐篷,下面摆放着几十张床板,官兵们就睡在这里。
   “这些物资,是用来保障灾区群众和一线官兵的,怎么样也不能动。”仓库主任文安激动地说,“后方有饭吃,有床板睡,和前方比,太幸福了!”
    就在这里,笔者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特大地震中,家住绵竹的19岁新兵何修锐,3名亲人在房屋垮塌中当场去世,一名下落不明,他痛哭过后,2次请战到一线救人。接到保障任务后,他干活拼了命,该扛一包扛两包,怎么都劝不住,也拉不下来!
    与震中汶川仅一山之隔的彭州市龙门山镇,是成空部队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投入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搜救转移受伤群众最多的地区,这里的后勤保障工作如何呢?
   “我们锅炉和灶台,到了凌晨之后才会停歇,清晨4点钟又开始运转。”21日上午,笔者来到这里采访,负责饮食保障的军需处处长丁树敏哑着嗓子说,为了保障2000名官兵和亟待疏散群众的饮食, 20多名炊事员已经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奋战了10天。
    正说着,一辆印着“成都消防”字样的水车驶进了 “野战食堂”。只见地方消防人员卸下喷头,拧开水闸,一股清澈的自来水就喷了出来,不到5分钟,一个3立方米的水袋就装满了。
    “既要立足自我保障,也要挖掘社会化保障强大潜力。”副总指挥,后勤部副部长蔡伟素进入灾区一线后,积极与地方政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联系,解决了官兵的饮水、蔬菜、部分油料供应问题,为后续保障提供了便利。
   随着抗震救灾的深入,驻蓉某军用机场,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这个原本400余人的场站,保障陆海空2000多名官兵和300余架次的各种机型的飞行起降,上千吨的物资在这里装卸并送往灾区。
    “站在抗震救灾全局,保障不分内外。”成空后勤部副部长王勇,自12日进入场站以来,整整十天,没有在凌晨3点前入睡。
    为保障好空降兵、陆军和部分海军武警等兄弟部队,后勤部从直属队抽调30名炊事员,紧急筹备了被装、帐篷、发电机组,从全区部队抽调油料供给一线,确保了各方力量顺利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大部分力量被抽调到一线,保障强度骤然增加5倍,”王副部长指着停放在场道上各式各样的运输机、直升飞机告诉笔者,“每天保障近300个架次的起降,这就是一次联合空投空降演习。”
    抗震救灾保障一线空军的全部任务,在短时间集中在成空5个机场上,大规模、大批次的持续保障,空军历史上前所未有。
    地面突进,万人千车快速穿插,频繁机动;空中飞行,上百架次飞机短时间、高密度聚集,共同呈现了一出空军官兵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彩画卷。
    截至目前,成空出动车辆3500余台次,运送物资11000余吨;筹集主副食品560吨,干粮15万余日份,保障被装21万余套(件);购置防疫卫生药品260余个品种,130余万瓶;向一线部队提供了2080顶帐篷,6867张床板,实行24小时滚动保障。

   余震不断,道路再次被阻,面对危难群众食品、医疗保障的困难,他们争分夺秒,时不我待,排除一切困难,将补给保障送到每个村庄,每户乡亲


   “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
    19日,当胡主席向抗震救灾官兵发出“进村入户”的指令后,后勤部再次筹集400万元的食品、药品和帐篷等急需用品,连夜送到受灾地区34个村寨、8万余群众手中,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及时送到了灾区人民心窝窝上。
    装运、起飞、空投……
    经历10天的紧急抢运援救,官兵已经极度疲劳,如何确保持续作战?
    19日下午,在成都市双流国际机场,驻滇某部航医王俊涛和他的几名战友,正在对过往部队机组实施航卫保障。航空军医首次进驻民航机场保障,这可是个新鲜事。 笔者了解到,由于余震影响了打通的道路,空中保障力量仍然是关键,为缓解飞行员的疲劳和确保安全,后勤部紧急调集全区航卫医师,实行跟班贴近保障。
    灾情刻不容缓,没有超常措施,就没有抗震救灾的胜利。
    针对重灾区——四川绵竹市受困群众多,饮食难保障的情况,后勤部门紧急调集6台野战炊事车,成立赈灾饮食供应站,保障8000名受困群众的一日三餐,截至目前,供应站已经提供热饭供给11万人次。
   “如果说一线救灾部队是弹头,我们就是底火。我们有充足的力量把弹头送到救援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去。”成空后勤部部长周光华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胡主席“进村入户”的指令落到实处,后勤部再次紧急抽调近200人的汽车、航卫、油料专业保障人员,充实加固了保障力量充足,确保更多的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送向灾区。
    21日,在彭州市龙门山镇松林寺村,跟随成空某部官兵进山搜救的后勤部防疫队的 5名卫生人员,正背着一个红色的喷雾器,对房屋、道路、水源等重点部位进行喷洒消毒。
   “前线一万多名空军官兵都接种了破伤风和甲肝疫苗,人手都有一瓶消毒液。”卫生处处长金国辉告诉记者,为了确保灾后无大疫,卫生部门每天都对营区、居民安置点进行三遍消毒,卫生人员跟随部队进村入户,为群众开展义诊,并免费向当地群众提供防疫药品。
    记者曾徒步从山下龙门山镇走到松林寺,历时2个小时。为保证部队进村入户道路通畅,后勤部组织的工程兵部队,已打通被堵塞的交通要道50公里,大大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运送并腾出了援救力量。某空防工程处处长曹定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在现场调度车辆,指挥部队在随时容易出现垮塌的山路上施工,“我们已经修建4000平方米的厕所两间、建成一所流动的医院,正在积极准备灾后重建工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空降兵某旅积极探索远程兵力投送新模式
民用客机空中直飞、铁路专列跨区输送、物流车队千里转运……前不久,空降兵某旅依托社会运力资源,通过民航、铁路、物流等多种方式,将人员物资和武器装备整建制投送至数千公里外的高原驻训场,检验了部队跨区兵力投送新模式。

0评论2020-06-16

空军探索构建军队人员移交地方工作体系 服务对象全覆盖
今年干部转业工作展开后,移交组针对疫情防控形势,依托互联网平台组织异地档案会审,助力转业干部顺利转岗转型。空军驻浙江省人事移交组负责人王喆介绍,虽然现在工作量增加、服务范围拓展,但服务退役战友更具体细致,协助大家解决各类疑难问题更方便。“现在有了移交组来协调人事移交工作,我们就可以一门心思聚焦主责主业了。”空军地空导弹某旅领导深有感触地说。

0评论2020-06-12

来自空军的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战略空军的新航迹
大国空军的底气,来自实战能力的底数。两获“金头盔”的空军某部参谋长许利强代表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空军实战化训练不断向大海、远洋和高原、山谷拓展延伸,实战能力明显增强。

0评论2019-03-13

空军某航空兵旅戈壁上空打响“自由空战”
大漠戈壁,银鹰生辉。1月3日10时整,西部战区空军某航空兵旅官兵在机场整齐列队,通过视频系统参加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聆听习主席训令。铮铮誓言冲天,强军战鼓催征。11时30分,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升空,该旅数架战机呼啸升空,奔赴预定空域展开对抗空战训练。开训不再是“热身”,实现了部队战斗力的保持和提高。

0评论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