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舰船补给实现了信息化装载。本报资料信息中心提供
【大事回放】 2004年7月1日,按照军委、总部的决策部署,济南战区大联勤体制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在战略战役层次上打破三军后勤自成体系的格局,按区域对诸军兵种部队实施一体化保障,联勤改革向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改革,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2003年6月,中央军委将大联勤改革试点任务正式赋予济南战区,这成为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座重要道标。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使命虽然光荣,但承担这样一项既无现成经验,也无捷径可循的任务,对济南战区三军官兵来说,无异于一场攻坚战。
据有关部门估算,在试点中,济南战区联勤系统涉及的撤并降改单位有90多个,各类人员12000余人,车辆1200余台,需要转移弹药2000余吨,各类资产价值超过30亿元……把各种资源重新整合部署,把各种供应关系理顺,构建起崭新的大联勤保障体制,需要做的工作远比一组数字要复杂艰难得多。
参与并组织筹划试点工作、时任济南军区联勤部参谋长郎剑钊说,从受领总部任务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每一根神经都像拧紧了的发条,联勤部党委会连续开了3天,结论只有一个:必须团结一致,把大联勤改革进行到底!
力发千钧,机在含枢。搞大联勤,首先要有一个素质合成、锐意改革的联勤机关。为使人员结构、业务能力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化,联勤系统有将近5000名干部分流、转业,与郎参谋长共事的4位副参谋长全部成了“编外干部”,面对走留,他们来不及考虑自己的未来,大联勤改革试点任务让他们义无反顾,自始至终战斗在工作一线。
“陆军绿”中,走来了“海军白”、“空军蓝”,今日的济南军区联勤部办公大楼里,增加的不只是色彩,更多的是思维、是行动、是效能。试点第一年,济南军区联勤部与军兵种部队密切配合,调整疏通了1200多个保障接口,对战区部队反映的205个具体问题,分门别类研究出了解决办法,并依据训练大纲制订了《济南战区联勤训练规定》。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大联勤初现峥嵘。无论海上航渡战斗还是山地联合进攻,始终见不到以往演习中车轮滚滚搞保障的热闹场面,各种保障分队如影随形,精准高效,实现了三军联勤保障无缝链接。
2005年11月,全军首次一体化联合保障网上大演兵在济南战区拉开帷幕。海军舰艇部队、空军航空兵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的各种保障信息实时传输到联勤部作战指挥大厅,三军“粮草官”携手演练诸军兵种联合保障。
从大地到长空、从山川到海洋,一出出威武雄壮的现代后勤保障活剧拉开大幕,我军后勤保障跨越式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大联勤改革将诸军兵种的后勤保障力量统一整合、集约使用,实现了保障力量、保障内容、保障渠道三军一体,使军兵种部队由过去的“办后勤”向“用后勤”转变。三军合成、三军共有的保障模式,使部队告别“坛坛罐罐”,走上了一条低投入、高质量的现代化后勤建设之路。
大联勤改革是联合作战和军队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随着后勤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大联勤改革开始由过去注重结构调整转向注重机制优化、由注重要素集成转向注重系统集成、由注重实体归并转向注重信息融合。2007年4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在济南战区正式启动大联勤体制。这一宏大工程一经启动,它所展现出来的强劲保障力就备受关注。三军联勤,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