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边关,春寒料峭。记者踏访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一线哨所,处处感受到大漠边关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边防官兵实战化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管边控边新模式渐入佳境,信息化守防成为边关新风景……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这个团不断深化发展理念,校正发展方向,把部队发展的着力点定位在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上,着力提升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能力,全面建设取得新突破。
新思路:抓住根本谋发展
走进该团边防三连,只见新建的多功能哨所宽敞明亮,风力发电机、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设备一应俱全,鼠标一点就能直通全军政工网。
去年底,这个团受命移防新营区。新建的团部营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边防一线哨所冬暖夏凉、设施完善。官兵们住上了新楼房,喝上了净化水,吃上了新鲜菜,洗上了热水澡,困扰边防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较大的缓解。
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让官兵们尝到了发展带来的甜头。然而,团党委在深入基层调查中发现,一些官兵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看法:发展就是给官兵带来实惠,所以团队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就应该继续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边防一线实际生活困难,如此既受官兵欢迎,也容易出“看得见”的成果。
团党委在认真剖析这一现象时感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也分不同的层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当然很重要,但盖房修路只是基础的发展,改善生活条件是为了更好地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对于边防部队来说,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和边防执勤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发展。
思路一变天地宽。找准发展的根本着力点,该团全面建设驶上了科学发展快车道。
新招法:科学组训破难题
3月上旬,该团进行基础课目训练考核验收,全团整体训练成绩又上新台阶。仅轻武器射击一项,优秀率就比去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团政委王宗钰说:“这是科学创新训练模式带来的可喜变化。”
边防一线连队高度分散、岗位多,巡逻执勤任务重,训练计划经常落实不了。为破解这个难题,该团创新推出“三分之一轮训法”:共同课目训练期间,每个连队三分之一人员巡逻执勤,三分之一负责日常事务,剩下的三分之一集中到一个连队组织训练,并定期分批轮换,保证了军事训练和边防执勤“双落实”。
以往,各边防连专业课目都以自训为主,效果欠佳。他们整合资源、积零为整,把驾驶员、军械员、军犬引导员等一线“八大员”集中训练,抽调各连教练员联合组训,整理了146个教学课目,编写了387份教案,组建了8个示范班,以规模化推动正规化,明显提高了训练效益。
他们把军事训练教学责任制的触角向一线延伸、向哨点延伸、向执勤人员延伸。采取连队集中讲授、哨所分散施训、结合勤务组训等方法,将地图使用、通信、野战生存、军犬使用、军马骑乘等训练课目灵活穿插在执勤任务中进行。
训练模式科学创新,推动部队战斗力水涨船高。去年,五连连长刘德生等3名官兵参加北京军区按纲施训示范,创造了火箭筒操作、手榴弹投掷等3项军区纪录。
新突破:挑战自我迈大步
该团是边防信息化建设的“老典型”,几年前就把光缆铺设到一线边防连队和部分执勤点,构建起集边境监控、训练保障、远程支援、视频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边防信息化网络系统,实现了边境动态可视监控、巡逻执勤网上指挥,这一经验被总部转发。
“不要将荣誉变成束缚我们继续前进的枷锁,只有勇于自我挑战,才能取得新突破。”学习实践活动中,团长李兴江引导官兵破除“小进即满”思想。他们研究新形势下边境信息化管控重难点,针对边防信息网络系统互不兼容等新问题,对已建成边防监控系统和新配发信息化执勤装备进行系统融合,实现边防信息网络一体化指挥控制。如今,边防管控、快速动员、反恐维稳、抢险救援“看得远、听得清、传得快、指挥灵”,边防信息化管控新模式初显成效。
他们主动完善军民联防管控模式,给每个边防牧户家中免费安装执勤报警电话,遇有情况能够及时沟通,真正实现了“一个牧户就是一个执勤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流动哨兵”,有效打击了边境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