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国防首页 频道列表

南空航空兵某师积极探索建立三代战机保障新模式

2012-04-12解放军报

    穿新鞋走老路,用机械化时代的方法保障信息化装备,类似的尴尬在我军建设转型时期并非个别。首批列装三代战机的南空航空兵某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勇闯三代战机保障新路,在空军航空兵部队率先探索出“放飞保障通用化、故障排除专业化、维修管理精细化”新模式。他们的经历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是我军加速作战保障能力生成的不竭动力。     (于春光) 

    4月下旬,装备新型三代战机的南空航空兵某师传出喜讯:他们探索建立的三代战机保障新模式,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获得空军装备保障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开始在空军航空兵部队推广。

    有关专家在评审时表示:该师建立的三代机保障新模式,在空军战机保障史上首次实现由机群控制到单机控制、由定时维修到视情维修、由保监合一到保监分离等多项突破,成为空军新装备保障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突出重围,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

    上世纪90年代,该师在空军首家装备了新型三代战机。一大批具有丰富二代战机维修保障经验的机务官兵,开始奋力托举新型战机翱翔蓝天。

    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新型三代机的机务保障长期沿用了二代机模式。虽然三代机具有飞参、自检、告警提示等信息化功能,但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没有跟上,保障模式基本上是穿新鞋走老路。

    为了突破这一状况,该师在“夏北浩检查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在空军率先推行了卡片归零管理、读卡标准操作、计算机管理等多项新机制,取得了近百项革新成果。正当大家欢欣鼓舞时,发生了一件让官兵至今难忘的事儿。

    那年盛夏,该师进驻某机场遂行任务,合练飞行时,一架战机与鸟群遭遇,一台发动机被打坏,只好中途折回。机务官兵紧急投入抢修,更换发动机、试车,一直干到凌晨四五点钟。不料,第二天试飞时,这架战机的发动机再次因为吸入外来物而损坏,同一批官兵只能连续奋战,整整两天两夜没合眼。

    人海保障战术,技术能力不强,保障管理粗放……反思这些问题,官兵们清醒地看到,他们穿上“新鞋”狂奔了多年,只不过是在原来的道路上留下了几个清晰的“脚印”,信息化装备需要从根本上创新保障模式,要突出重围,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

    放飞线不再人如潮涌,通用化保障告别人海战术

    初春的华东某机场,一场实战化对抗演练大幕初启,一架架新型战机连续滑出、直冲云霄……

    然而,超乎寻常的是,如此大规模、高强度演练,参加放飞保障的技术人员却寥寥无几。宽阔的起飞线停机坪,以往人如潮涌的壮观景象不见了。

    放飞人员数量减少,飞行训练现场冷清,是该师在航空兵部队推行放飞保障“小前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从事了20多年战机保障的师装备部部长娄志强告诉记者,按照二代战机保障模式,一个保障机组要同时担负飞行准备和故障排除两项任务,从放飞保障到故障排除,各专业人员要一个不少地到场,机务人员常常连轴转,不但耗得人筋疲力尽,而且影响信息化装备维修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为适应三代战机故障排除技术日趋复杂的新形势,该师在新模式中实行了放飞保障和故障排除任务分离,并且针对放飞保障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的特点,推行放飞保障人员不分专业的通用化保障,一名通用放飞师就能干过去5名专业师才能完成的通电检查等工作,使放飞保障人才实现通用化,起飞线人员大大减少。

    起飞线保障人员数量减少,为三代机保障技术的深度掌握创造了条件。以从放飞保障中解放出来的技术骨干为基础,他们组建了技术保障中队,在“后台”专门从事新装备技术研究、故障排除等复杂技术工作。

    机械师陈琦告诉记者,以前没有前后台之分,一年只能碰到几次发动机专项检查工作,干起来难免生疏;现在一个星期就要干好几台,技术提高特别快,所需时间缩短了一半。

    “通用化”放飞保障,使该师飞行准备时间一下缩短了20分钟,再次出动准备时间缩减5分钟,人均在场保障时间减少了3个小时。

    保障与监控分离,专职“监察官”闪亮登场

    在该师机场、维修机库,那些穿着黄色马夹、手持对讲机、脖子上挎着照相机的机务干部,如同一团团火焰,在艳阳下跃动。他们,就是空军历史上首批专职“监察官”。

    “专职‘监察官’的职责为两项:安全监察、质量监控。”某团首席“监察官”、监察室主任解启俊介绍说,长期以来,航空兵部队一线保障与质量监控都混在一起,领导干部既是工作的组织者,又是质量监控者,还是保障工作的实施者,由此带来领导干部保障质量难于监控、小单位隐患易于内部消化等突出问题。

    如今,有了专职“监察官”队伍,保障问题、隐患没有了藏身的土壤,“监察官”们全程监察,对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装备保障工作还要拍照存档,并且对存在问题,通过LED显示屏、闭路电视等方式,随时曝光。

    走进安全监察室,记者看到了20多期《安全监察情况通报》和《装备质量安全简报》,其中指名道姓、图文并茂地曝光了大大小小50多起问题,有力地促进保障质量的提高。

    量体维修,让飞行训练告别“机务空白期”

    在空军装备保障史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进步—— 

    新春伊始,这个师接连组织了10余个场次的新装备飞行训练,却没有像过去那样,过一段时间就组织一个机械日,让飞行训练停下来。

    机械日和换季保养是传统保障模式规定的周期性工作。所谓机械日,就是间隔几个飞行日,整团就要雷打不动地全部停飞,按规定内容组织一次维护。春秋两季还要各集中将近一周的时间,组织换季保养。这样机务保障是方便了,却存在明显的弊端。 

    周期性工作日是战斗力的最低时段。该师师长常丁求对记者说,做机械日和换季保养时,整团的飞机机件拆的拆、换的换,根本没有整建制升空作战能力。

    昂贵装备耗损在低水平的装备保障上。因为是按照机群控制的方式组织保养,有的战机周期内飞行时间不长,也要像其他飞机一样在规定时段停飞进行通电等一系列检查,影响了其战斗使用寿命。 

    精细化保障必须实现“量体维修”。在探索三代机保障模式过程中,该师通过认真论证,决定变“机群控制”为“单机控制”,变一个药方多机使用为针对个体视情开方。 

    他们取消了统一的机械日,把过去以机群控制、按飞行日为单位累加确定机械日的做法,改为单机以飞行小时为单位确定周期性维护时机,并且由单机视情分散组织实施,化统一的机械日为经常性维护工作中。 

    量体维修,减少了信息化装备的无谓损耗,大大提升了保障效益。该师领导欣喜地说,按照新模式运行半年多来,该师累计节省了10多个机械日,飞行训练和战备执勤基本消灭了“机务空白期”。现在,只要天气允许,战机天天都能升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南空航空兵某师积极探索建立三代战机保障新模式
穿新鞋走老路,用机械化时代的方法保障信息化装备,类似的尴尬在我军建设转型时期并非个别。首批列装三代战机的南空航空兵某师,

0评论2010-05-31

南空航空兵某团秦军机组临危不惧安全返航
本报南京4月22日电张海深、特约记者伍轶报道:暗夜,轰炸机飞临靶场上空,突然遭遇鸟群撞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南空航空兵某

0评论201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