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国防首页 频道列表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2012-04-30

       经过两年时间的攻坚难,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为总体研制单位的风云四号卫星研制队伍, 完成了初样电性星产品的研制,通过了卫星总体初样设计评审,初样鉴定星研制于近期全面启动。担任风云四号研制工程总指挥的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前不久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对初样鉴定星研制全面启动给予了好评。

  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三轴稳定对地遥感卫星,是目前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集大成者。专家介绍,欧洲、美国三轴稳定卫星将成像仪、探测仪载荷分别在两颗卫星上进行安装,而风云四号卫星是合二为一,采用两台载荷装在一颗星上,这面临着世界级技术难题。为了打造世界级卫星,风云四号卫星采用了最新的有效载荷、全新的卫星平台和众多的新技术,有着18个分系统,很多技术未经过验证。自2010年3月该卫星立项以来,由于受到重量、功耗、寿命、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卫星各分系统、各单机等一直处于不断优化方案、不断改进设计的过程。在型号“两总”的策划下,总体、各分系统和各单机研制单位全面开展了初样设计工作,全面梳理技术风险,开展了五项整星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阶段成果;完成了整星热平衡摸底试验,为后续热控设计奠定了基础;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整星状态下天线分系统外场测试,为初样鉴定星、正样星天线布局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确保风云四号卫星在轨业务运行后,能与风云二号卫星实现良好的业务衔接与过渡,实现国内静止气象卫星业务应用系统长期、稳定、连续运行的目标,风云四号卫星研制队伍始终严把设计评审关,始终严格执行可靠性专项设计审查制度,规定所有的设计必须通过仿真或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绝不为赶进度而走过场,也绝不为评审而评审。比如,对世界级技术难题如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大气垂直探测仪的可靠性设计就进行了多次审查,对其薄弱环节进行了设计改进,在其完成整星热控摸底试验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总体单位又根据试验结果对其进行了多轮优化。再如,为了降低研制风险,减轻重量,对电源分系统开展了优化设计,制定了新的电源分系统方案,蓄电池组由镍氢电池改为锂电池,增加了均衡控制器。为了提高SADA的可靠性,太阳电池阵与机构分系统研制单位组织人员对SADA滑环选用的材料进行了全面复查,进行了前期摸底试验和国内广泛调研,和外协单位共同探讨材料的改进工艺,最终确定了最适合的材料和最佳工艺。通过不断的设计优化改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确保了整星、分系统、单机等各个层次的设计质量达到了世界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尹林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服务我国航天发射 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投入使用
风云四号A星交付使用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迅速建设并投入使用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提高了对强对流等天气的气象预报保障能力,确保了航天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2016年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这个中心便开始对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进行选址,先后考察了四川、海南两省的14个预选点,经过比对通信、环境、运用等多重因素,最后确定在西昌发射场建立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

0评论2018-08-10

我国完成长征运载火箭发射252次 助力实现航天强国梦
日前,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示,我国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发射252次,将344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具备了将实用航天器送入各种空间轨道的能力。龙乐豪院士是在2017年世界空间周期间举办的科普报告会上介绍相关信息的。该报告会由国家航天局主办、中国宇航学会承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协办。

0评论2017-10-12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紧盯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测控能力
国庆节前夕,距离成功抢救“中星9A”卫星任务已经两个月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科技人员丝毫没有放慢科研攻关的脚步,仍然在夜以继日的鏖战。在习主席“7·26”重要讲话精神的激励下,该中心全体科技人员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决心以更为重大的创新突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0评论2017-10-09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
2017年9月29日12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自卫星8月21日进场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围绕组织管理、指挥操作、设施设备、试验文书等进行全面复查,严格质量评审,扩大产品测试覆盖项目,实现了务求必成、绝对成功的任务目标。

0评论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