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国防首页 频道列表

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

2013-03-18解放军报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接受了记者采访,畅谈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建设发展。

  神舟十号将首次进入应用性飞行

  “先说神舟十号的发射。”周建平开门见山地说,“根据计划,今年6月至8月,新一批航天员将乘神舟十号飞船,进行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和组合体飞行。这次飞行是一次应用性飞行。”

  据介绍,从1992年开始实施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定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神一到神六,为第一步的载人飞船工程阶段;神七的飞行,开启了第二步的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空间站。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我们都称为飞行试验。因为每一次飞行任务,都包括了飞船一些新的技术验证目标。”周建平介绍,“经过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一次无人、一次载人的飞行,四次交会对接,我们已经突破和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包括载人的交会对接技术,人工控制的交会对接技术。”

  “因此,从神舟十号任务开始,神舟飞船和某型运载火箭组成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应用性飞行阶段。我们现在可以提供一个功能完整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为在轨运行的载人空间设施往返输送人员和物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周建平介绍。

  王亚平是唯一参加神舟十号选拔训练的女航天员

  神舟十号飞船航天员乘组问题,社会关注度颇高。周建平表示,此次航天员乘组共有3人。3名航天员将在轨飞行15天,其中在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组合体工作生活12天。神九3位航天员将不参加神十任务的乘员选拔,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医学规定的最短飞行间隔期。王亚平是唯一参加选拔训练的女航天员。

  “航天员乘组还在训练和选拔中,训练质量非常高。我认为航天员现在已经具备了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我对他们充满信心。”周建平说,最终的乘组确定,要通过训练考评来决定,包括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操作能力、进行科学试验的能力。

  “这次航天员在太空将增加科普讲座的训练内容。”同时担任中国科协常委的周建平介绍,这是我国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向公众,特别是向中小学学生,首次通过授课普及传播科学知识的活动。

  中国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

  “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同时,空间站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周建平透露,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货运飞船正在加紧研制。目前,火箭在初样的研制阶段,空间站在方案设计阶段,货运飞船也在初样的研制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初期将建造三个舱段,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重量为20多吨,基本构型为T字形。空间站运营期间,最多的时候,将有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对接在空间站上。整个系统加起来将达90多吨。”周建平说。

  据周建平介绍,空间站的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将由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发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则由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发射。中国目前设计的货运飞船,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综合考虑当前需求和耗费等因素,我们现在不搞国际空间站那么大规模的空间站。”周建平说,现在计划的规模是适度的,可以满足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需要,而扩展能力的设计,将为我们满足科学前沿的发展需求,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能力。

  “2020年空间站建好后,将随即投入正常运营,开展科学研究和试验,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我国的空间站也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试验机会。”周建平介绍说。

  海南发射场预计两年之内投入使用

  “海南发射场是我国新建的一个发射场,纬度比较低,可以更充分利用地球的自转速度,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海南发射场将具备发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包括长征五号B火箭的能力,成为我们空间站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空间站的舱段和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的发射,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进行。”周建平介绍。

  “现在海南发射场的建设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两年之内就可以投入使用,我们由无污染的发动机构成的几型火箭都将从这儿起飞。”周建平说。

  迈向空间站时代,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周建平说,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个崭新时代,一个为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可以为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空间站,并带动航天技术和相关科技领域的进步。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首先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系空间。”周建平援引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作为采访结束语,令人回味无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服务我国航天发射 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投入使用
风云四号A星交付使用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迅速建设并投入使用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提高了对强对流等天气的气象预报保障能力,确保了航天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2016年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这个中心便开始对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进行选址,先后考察了四川、海南两省的14个预选点,经过比对通信、环境、运用等多重因素,最后确定在西昌发射场建立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

0评论2018-08-10

李宗利已担任战支航天系统部副参谋长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网站消息,今年10月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签署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副司令员郝卫中、副参谋长李宗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志芬,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田玉龙,航天科技集团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等出席签约仪式。

0评论2017-11-15

我国完成长征运载火箭发射252次 助力实现航天强国梦
日前,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示,我国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发射252次,将344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具备了将实用航天器送入各种空间轨道的能力。龙乐豪院士是在2017年世界空间周期间举办的科普报告会上介绍相关信息的。该报告会由国家航天局主办、中国宇航学会承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协办。

0评论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