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国防首页 频道列表

中航四型发动机获国家立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04-16中国航空报

汶川特大地震过去5个年头了,中航工业涡轮院作为受灾最重的国防科技工业单位之一,已经走出大灾难的阴影,抚平大地震的创伤,重新获得了新生,实现了跨越 发展。回想5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由衷地感慨,有伟大祖国的坚强后盾,有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无疆大爱,有兄弟单位的无私援助,有航空人不畏 艰难、不屈不挠、携手担当的精神支撑,我们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一、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大灾面前,有伟大的党和强大的祖国,就有了我院重生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我们不能忘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殷切关怀。“5·12”后的头一个多月,是一段极为艰难的日子。很多员工夜以继日投入救灾而身心疲惫,还因担忧事 业和前途而备受煎熬。2008年6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到松花岭基地考察灾情,勉励我们“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投入到灾后重建,一定 要尽快恢复科研生产,把航空发动机搞出来”。他还指示,“从国家的利益来讲,你们必须搬家,必须选择异地重建。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支持你们抗震救灾和灾后 重建工作。”这给了我们震后重生的希望和信心。

我们不能忘记,我院得以重生,得力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国资委、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的领导,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等各级地方政府的 领导,多次到涡轮院了解灾情,就灾后恢复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援助并提供政策支持。国家有关部委为我院下拨灾后恢复工程专项资金,使我院仅用了两年时间,把科 研、生产、经营和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到震前水平。2010年1月28日,国家批准绵阳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建设立项,使我院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大灾面前,我们有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这给了我们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我们不能忘记,我院得以重生,得力于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震后的第二天,时任中国 一航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从上海绕道重庆,冒着频繁发生的余震危险,急赴我院指挥抗震救灾。在一处铁皮搭建的临时指挥部里,他向集团总部机关和厂所打出 一个个电话,下达火速驰援涡轮院的命令。此后的13天,原中国一航党组先后派出多位领导同志担任现场总指挥,指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5月31日晚, 林左鸣再次赶赴我院指导工作。时任中航二集团的党组书记、总经理的张洪飚,第一时间指示所属厂所筹办物资迅速运往我院,亲临现场查看灾情并指导抗震救灾工 作。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挥,给了我们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大灾面前,我们有情同手足的航空兄弟,帮助我们度过那段极为艰难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我院震后得以重生,得力于40余万航空人的倾力援助。离震区最近的 陕西航空企事业单位第一时间把大批救援物资送到我院,时任陕西航空局局长朱幼林,时任中航工业西航董事长、总经理蔡毅,时任中航工业试飞院党委书记白长义 亲自带领救援车队,星夜兼程赶赴涡轮院,随后沈阳地区、贵州地区、湖南地区等兄弟单位也先后紧急驰援来到我院。在震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地兄弟单位千里 迢迢送来一批批救灾急需的物资,并捐赠了大量资金,中航工业成飞、成都所等四川航空单位自身也处于“5·12”地震灾区,但他们却把涡轮院作为抗震第一 线。航空人送来的不仅是解燃眉之急的救援物资,更带给我们兄弟般的关怀和精神鼓励。

大灾面前,我们的员工感恩奋进,建立了一个个履行使命的闪亮形象。我们不能忘记,为了“航空梦”的延续,涡轮院广大员工展开了一场场抗震救灾的生死鏖战, 表现出了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体现了大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超越自我的意志力量!大灾之年,建立了一个个不辱使命、把航空动力继续推向发展的闪亮形 象:“5·12”当年的6月30日,松花岭基地再次响起了发动机试验的轰鸣声;8月,两型机获得国家立项;11月上旬,我院自主创新的多型在研发动机如期 亮相珠海航展;年底,高空台试验区系统设备全面恢复,开始承接行业重点型号高空台试验;2010年下半年,院科研、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到震 前水平,灾后恢复的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了。

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决胜动力攻坚主战场

“5·12”抗震救灾进程中,航空人彰显了“对党忠诚,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展示了“感恩奋进 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这对当前加快突破航空动力瓶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不忘报国之志。爱国主义,国家利益至上,是军工文化、集团文化和动力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在抗震救灾中,无论是林左鸣及几任总指挥置 个人安危于不顾,还是航空兄弟单位冒着巨大的危险紧急驰援,以及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抗震救灾,都真实地流露出拳拳爱国之心,体现出对家国的热爱。如今虽然灾 难过去了,我们不论是作出航空报国的庄严承诺,还是为了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以及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行动,都将形成一股强大 的精神力量,成为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本。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坚定必胜信心。 “信心比黄金还要贵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正是因为有坚强的信心,我们才得以战胜一切困难和各种挑战。而突破航空动 力瓶颈,就是另一场“抗震救灾”。在这场战役中,如何保证发动机研制的节点,攻克技术难关,夺取科研攻坚的全面胜利,为国家、用户和行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 卷,就看我们有没有攻坚克难、拼搏进取的意志和精神,有没有信心、决心和必胜的勇气。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转为感恩情怀。国家和人民给予的支持,是对我们的厚望和鞭策。我们唯有“攻克技术前沿,突破航空动力瓶颈,为部队提供更为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为圆“中国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对祖国和人民最好的报答!

兄弟单位携手援助,不离不弃的共同担当,寄托着全行业的“航空梦”。“5·12”后,我们应把感恩转化成为航空报国的实际行动,更加主动地去顺应行业整合,利用高空台试验和我院承担的型号任务平台,为全行业的航空动力研发奋发努力并做好服务支撑。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履行国家使命。 感恩永远、回报无限,成为我们的一个共同价值取向。在我院立的《感恩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代表了全体员工的心声: “时怀感恩之心、日省图报之行。唯有不懈奋斗,研成先进动力,固我国防,奉献优势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才能报答航空人与社会各界的大爱!”

“5·12” 地震5年来,涡轮院从打通技术路线到步入装备研发,奠定了中等推力量级航空发动机总设计师单位的地位;航空科研发展实现战略转型,“从预研为主到预研和型号并重”,四型发动机获得国家立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岷山”、“九寨”两型发动机华丽亮相2012年珠海航展;高空台在高强度下完成多个航空发动机试验,试验时数连年创下历史新高;绵阳基地建设加速推进,顺利转入新阶段,一个气势恢宏、令人振奋的“绵阳航空城”风采初现,并将成为我国规模最 大、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院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良好,2012年经营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突破发动机的发展瓶颈,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将永远铭记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埋头苦干、创新实干的精神动力,决战决胜重点型号研制主战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美国J-5火箭发动机试验设施将全面改造成高超声速试验设施
美国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AEDC)的工程师团队将对阿诺德空军基地的前J-5大型火箭发动机试验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以推动高超声速试验能力提升项目(HTCI)。这也是高超声速试验评估计划的一部分。

0评论2017-09-28

中国新冲压发动机试验成功 艰难攻克多项关键技术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1所新型冲压发动机试验获得成功。该发动机历经原理探索、演示验证等阶段,历经坎坷,终获成功。

0评论2015-03-09

空军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将向多个领域辐射
今天上午,记者从解放军5719工厂获悉,该厂厂长向巧日前应邀参加了中国工程院《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全体会议,围绕军用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所作的子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评价。

0评论2013-05-02

中航四型发动机获国家立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汶川特大地震过去5个年头了,中航工业涡轮院作为受灾最重的国防科技工业单位之一,已经走出大灾难的阴影,抚平大地震的创伤,重新获得了新生,实现了跨越 发展。回想5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由衷地感慨,有伟大祖国的坚强后盾,有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无疆大爱,有兄弟单位的无私援助,有航空人不畏 艰难、不屈不挠、携手担当的精神支撑,我们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0评论2013-04-15

北重集团成功挤压某型号飞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
近日,伴随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重集团公司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的轰鸣声,一支红色的粉末高温合金棒冲天挤出,标志着航空发动机粉末涡轮盘材料挤压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此次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一项空白。

0评论2013-03-27

中国研制新型双脉冲火箭发动机 航天41所夺标
近日,经过激烈角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1所以高于第二名10分的优异成绩成功竞得某新型双脉冲发动机动力系统项目标书。

0评论2013-03-22

中航工业今年拟实现发动机七机首飞两机立项
2月5日,中航工业发动机2013年度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中航工业发动机2012年的各项工作,提出2013年要搏击市场,实干争先,全面提升发动机发展的质量效益,力争实现全年收入500亿目标。

0评论2013-02-21

港媒:运20未来或使用国产CJ-1000A发动机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4日报道称,中国如能克服发动机问题,研发运-20大型运输机将使中国军事和民用航空业受益。文章援引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主编平可夫的话称,运-20未来很可能会使用诸如CJ-1000A等国产发动机。

0评论2013-01-05

新一代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 为月球探测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推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120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日前研制成功,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该型发动机将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为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0评论2012-06-14

长征六号试车发动机交付
  日前,首台长征六号火箭芯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发动机顺利交付总体。“长征六号”芯一级由一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组成,并带

0评论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