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塔斯社25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已通过决定,同意将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期限由2020年延长至2024年。
据报道,俄联邦航天署科学技术委员会24日召开会议,同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去年5月提交给俄联邦航天署的关于延长国际空间站使用期限申请,将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期限由2020年延长至2024年。
俄联邦航天署科学技术委员会审议了俄载人航天事业至2030年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规划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增加俄罗斯国产航天产品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中的应用比例;二是为创建俄罗斯本国空间站、开展俄本国的外层空间研究创造条件。
俄联邦航天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科普捷夫表示,俄航天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通过对近地轨道的研究进一步向外层的宇宙空间发展。
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是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主,16个国家联合参与的国际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主要用于对地观测、天文观测、人体生命研究等科研活动。
按原规划,国际空间站使用寿命至2020年。由于维护国际空间站运行占用逾三成俄航天经费,俄方认为国际空间站项目对其航天发展回报甚微,因而此前一贯主张建设本国空间站取代国际空间站,不支持美方延长国际空间站使用寿命的提议。
服务我国航天发射 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投入使用
风云四号A星交付使用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迅速建设并投入使用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提高了对强对流等天气的气象预报保障能力,确保了航天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2016年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这个中心便开始对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进行选址,先后考察了四川、海南两省的14个预选点,经过比对通信、环境、运用等多重因素,最后确定在西昌发射场建立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
0评论2018-08-10
我国完成长征运载火箭发射252次 助力实现航天强国梦
日前,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示,我国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发射252次,将344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具备了将实用航天器送入各种空间轨道的能力。龙乐豪院士是在2017年世界空间周期间举办的科普报告会上介绍相关信息的。该报告会由国家航天局主办、中国宇航学会承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协办。
0评论2017-10-12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紧盯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测控能力
国庆节前夕,距离成功抢救“中星9A”卫星任务已经两个月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科技人员丝毫没有放慢科研攻关的脚步,仍然在夜以继日的鏖战。在习主席“7·26”重要讲话精神的激励下,该中心全体科技人员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决心以更为重大的创新突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0评论2017-10-09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
2017年9月29日12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自卫星8月21日进场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围绕组织管理、指挥操作、设施设备、试验文书等进行全面复查,严格质量评审,扩大产品测试覆盖项目,实现了务求必成、绝对成功的任务目标。
0评论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