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国防首页 频道列表

ESA:发展月球原位资源利用技术

2017-09-26

[据ESA网站2017年9月20日报道] 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是人类第一次登月行动中的主角。如今,欧洲航天局(ESA)再次将视线聚焦到这颗星球上,希望将更多的“演员”带到这个地外舞台。

ESA希望通过月球运输服务市场的试验,推动相关技术发展,创造新的太空商业模式。

踏上月球表面是人类的历史性时刻。所花费的八年时间和巨量资源,最初只换来人类在月球表面不到一天的活动作业。接下来的登月任务,加深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但1972年“阿波罗”-17号以后,人类再没有实施登月任务。

如今的技术可以较容易地支撑人类重返月球,但开发运输和生命保障业务的成本仍很高。ESA希望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靠各国航天局间合作,甚至借助商业力量,实现重返月球。商业力量极有可能承担未来的月球运输业务。

与传统长周期、高成本的着陆任务实施途径不同,ESA希望借助商业着陆器,支付相应的运输费用,确保宝贵的研究设备安全着落在月球表面。

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返月球,必须利用月球资源。因此,除了运输和通讯,ESA还期望投资研发或者付费使用可将月球物质原位转化为氧气和水的技术,保障未来载人深空探测活动。

“可持续”是月球勘探的唯一目的,也是开拓人类太阳系活动疆域的重要前提条件。人类虽通过“阿波罗”了解到了很多有关月球的内容,但ESA只完成了地球“第八大洲”(月球)表面的初探。

绕月轨道器已揭示了月球存在氧气和水冰。这些都是人类未来航天飞行的潜在可用资源。ESA向外发出指南,邀请外界机构参加一个为期一年的研究,开展“原位资源利用示范任务”(ISRUDM),从而了解商业合作伙伴的需求,寻找可以合作的内容。

同时,ESA发布机会公告(AO),每项合作资助额度约20~50万欧元,发展月球“原位资源利用”(ISRU)技术,包括研制探测器、有效载荷、仪器等产品,开展技术验证 。这些技术可应用于月球表面消耗品和原材料生产,支持未来载人空间探索可持续发展。这个AO的目标是展示在月球表面生产氧气过程中的ISRU相关技术,以及勘测未来载人探测区域的ISRU资源特征。ESA将通过该公告:确定ISRU有效载荷候选方案、供应商,联合开展研发工作;确定承担月球表面运输和通信服务的商业供应商;研究两种任务概念并研究其可行性;通过ESA最终评审,从中遴选出一个任务概念。

ESA希望与商业合作伙伴一同努力,使月球探测向可行的、有竞争力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希望通过重返月球,揭示月球的奥秘,甚至将其作为人类未来深空探索的跳板。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田甜 李金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服务我国航天发射 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投入使用
风云四号A星交付使用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迅速建设并投入使用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提高了对强对流等天气的气象预报保障能力,确保了航天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2016年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这个中心便开始对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进行选址,先后考察了四川、海南两省的14个预选点,经过比对通信、环境、运用等多重因素,最后确定在西昌发射场建立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

0评论2018-08-10

我国完成长征运载火箭发射252次 助力实现航天强国梦
日前,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示,我国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发射252次,将344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具备了将实用航天器送入各种空间轨道的能力。龙乐豪院士是在2017年世界空间周期间举办的科普报告会上介绍相关信息的。该报告会由国家航天局主办、中国宇航学会承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协办。

0评论2017-10-12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紧盯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测控能力
国庆节前夕,距离成功抢救“中星9A”卫星任务已经两个月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科技人员丝毫没有放慢科研攻关的脚步,仍然在夜以继日的鏖战。在习主席“7·26”重要讲话精神的激励下,该中心全体科技人员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决心以更为重大的创新突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0评论2017-10-09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
2017年9月29日12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自卫星8月21日进场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围绕组织管理、指挥操作、设施设备、试验文书等进行全面复查,严格质量评审,扩大产品测试覆盖项目,实现了务求必成、绝对成功的任务目标。

0评论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