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应做到‘技术同源’与‘资源共享’,不抛开军工做民品,也不背离民品做军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简称七二五所)所长马玉璞如是说道。
在3月2日举行的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马玉璞认为,让军工技术实现“军民共用”,从而提高科研效率、降低科研成本、提高军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七二五所专业从事舰船材料研制和工程应用研究。除保证海军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七二五所的军工成果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经济规模的90%以上来自民品,而同类军工企业能做到50%已属不易。
坚持“技术同源”与“资源共享”,七二五所不仅保证了自身科研经费的来源,同时也创造了经济效益,为服务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由七二五所打造的158个“桥梁关节”――特种减隔震耐蚀桥梁支座功不可没。“将海洋工程中用到的合金材料与无油润滑材料等有机结合,设计而成的特种桥梁支座,具有使用寿命长、抗腐蚀性强、安全系数高等优势,提升了中国大型桥梁支座的技术水平。”马玉璞告诉记者。
另据他介绍,应用同类技术,七二五所还研发了桥梁转体支座,可跨越公路铁路山涧,使桥体在几小时内转动90度实现跨越。“这为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桥梁施工提供了更多可能。”
军工技术“军民共用”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如将舰船上连接艇体与舱内设备的金属波纹管,用于改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马玉璞告诉记者,以往修建城市集中供热管道时,每隔几百米就要设置一段U型弯,以应对管道热胀冷缩带来的安全隐患。而在供热网中使用金属波纹管,不仅可节约建设成本,更可进一步降低输送的能耗。
长期以来,七二五所秉持创新理念,不断改写由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据马玉璞透露,在桥梁工业领域,承载量4.8万吨的转体桥梁支座有望于今年底问世;在海洋工程范畴,继“蛟龙号”“深海勇士号”之后,服务于更大深度载人作业潜器的材料工艺技术也正在研究中。
“创新要结合市场,确保新技术、新工艺能顺利落地。”马玉璞表示,军民融合的技术转化也是同理,“借由军工技术开发民品,要契合市场需求、具备广泛应用的前景,这样才能实现军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