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2018年要实现关键性改革突破,加快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装备采购制度、军品价格和税收等关键性改革,加快破除“民参军”、“军转民”壁垒。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培育一批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整体水平提升,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就在这一天,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将他的两份建议带到北京,其中就有一份关于推进军民融合的议案。他建议,在推进军民融合上,民营企业要有更大作为,而国家在推进军民融合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
民企科创能力不可忽视
李飚说,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民营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少民企在科技创新领域,甚至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也有目共睹。“从贡献的意义上讲,民营企业交出负责任的成绩单。”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科创支撑,如今在军民融合领域,民营科技装备企业正在奋力发展,“这样的企业值得我们学习!”
在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上,民营企业还有制度瓶颈。李飚坦言,比如说,在项目开题立项时,少有民营企业能直接参与。“应当吸收优秀民营企业的各类专业人才进入评审专家库,民企专家比例最好能达到三分之一,并明确规定除特定领域外每次评审会民营企业专家代表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这样一来,在议程上保障了民营企业参与的分量。同时,要顺利推进军民融合,在项目预研、型号研制、装备生产、装备采购以及装备保障等方面,当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均满足部队要求时,在同等条件下原则上对民营企业业务采购比例不低于30%,这样能保证民企更好地参与军民融合的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有2000万家民营企业,虽然发展状况参差不齐,鉴于军工装备业的特殊性,除了必须要有起码的参军门槛(许可证)以外,还应该有奖优罚劣、优胜劣汰机制。”李飚说,有关部门可对全国民营涉军企业进行一次全面调研普查,遴选出各领域需在项目任务、补贴资金、科研生产资源以及装备采购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的优势民营企业,使其成为军民融合的骨干和标杆,成为国防建设的一支重要保障力量,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政府扶持应“阳光雨露”
北京时间2018年2月7日,美国民营企业家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并成功完成两枚一级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这一创举解决了关于火箭回收的世界难题,震惊了全球,这让李飚更是感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创造出了经济上的奇迹。我们国家也不缺乏这样的优秀企业,如果加以引导,培育出中国的SpaceX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宽松的政策环境,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更突显了其重要性。对于科技型创新企业,政府支持要充梳理并挖掘优势企业,并给以其更多的养分培养出行业内真正的“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