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培训首页 频道列表

2006(深圳)第四届RFID应用高级研讨会

2012-04-12

    自2004年起,国内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或电子标签)开始升温,引起了来自芯片、标签、软件、读卡机具、系统集成以至印刷等领域广大厂商以及物流、包装、零售、制造、交通、公共事业等各应用领域的广为关注。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之一,毫无疑问将成为RFID技术应用的大国。RFID的普及应用意义极为深远,不仅是供应链的可见、透明,不仅是物品的互联,它真正使企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延伸到了末梢,落到了实处,使完全个体化的人文关怀可以得到实现。同时,RFID的大规模应用也必将对作为RFID技术、产品供应方的电子信息产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RFID的大规模、全局性的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整个行业还面临着成本、标准、需求等多重障碍,尤其在中国,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开放式、大规模的RFID应用还有待时日。因此,从封闭、局部作起,务实地推进RFID在中国的应用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信息产业部包装办公室和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主办的RFID应用高级研讨会(http://www.ichina2008.org),充分考虑到了我国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状况,以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能力状况,通过研讨,希望积极探索我国发展RFID的目标、方向和途径,在业界形成共识。发展RFID,既是对信息化的推进,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极大机遇。如何抓住并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要求我们有一条正确的发展RFID产业的路线。推动本土RFID应用,推动本土RFID产业的发展,应该成为我们发展RFID的一条方针。
    和互联网的基于IP的纯数字化应用不同,射频技术和应用环境密切相关,绝然不可能全球整齐划一。RFID的本土化应用特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况且并非所有应用都象全球供应链那样需要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大量封闭、局部或本土的应用需要自主探索,如果加上一些政治和商业利益的考虑,某些领域还只能自主探索。而在具体的应用领域,如在身份证、大城市公共交通卡、电子票证、儿童/老人安全、物品防伪、动物检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等方面,谁率先实现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谁就拥有了事实性的标准。
    2005年末,中国的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成立,遵循“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旨在建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标签国家技术标准。标准工作也被细分为了7大部分:总体组、标签与读写器组、频率与通信组、知识产权组、数据格式组、应用组和信息安全组,预示着解决RFID标准的制定与兼容问题,已经具体落实到技术操作层面。的确,RFID标准不一定所有的技术细节都是中国原创的专利成果,但应重点保护中国的知识产权,突出中国国家的利益。事实上,自主标准只能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前提,后者有赖于通过本土应用积聚起来的技术能力和产业经验,这正是RFID应用高级研讨会一贯倡导的核心点。
    本土应用促产业发展,而产业链的集聚对于技术能力和产业经验的积聚至关重要。RFID产业在本土的成长需要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就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以及良好的产业环境。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还很少有象珠三角这样优良的产业环境,适合RFID产业的发展集聚,形成从芯片、标签、软件、读卡机具、系统集成等完整的产业集群。
    2006年4月12日,“2006(深圳)第四届RFID应用高级研讨会”将由信息产业部包装办公室和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联合主办、中电华夏信息技术研究院和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在“第67届全国电子产品展览会(CEF)”同期推出。同时,会议还将在现场特设RFID演示区。本届高级研讨会的主题就是:“RFID:本土应用与产业集聚”,立足珠三角的产业带,向外辐射。
研讨会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
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
主办单位:
信息产业部包装办公室
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
承办单位:
中电华夏信息技术研究院
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
中国军工网
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
中国电子报
中国电子商务
研讨会时间: 2006年4月12日
研讨会地点:深圳会展中心
研讨会主题:RFID:自主探索与产业集聚
研讨会主要议题:
1.中国RFID/电子标签的关键应用 (killer application) 是什么?这一应用需要带来ROI(投资回报)的成功应用案例,那么使价值链上各方共赢的应用案例有哪些?商业模式是什么?
2.中国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领域如何细分?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不可能有统一的电子标签,不同的应用领域的产品形态也不同,需要按需定制不同的最优化解决方案,会形成不同的细分市场。那么,相关的技术特点、产品形态和应用标准如何?
3.针对我国应用企业信息化基础的薄弱和我国供应链基础的制约,国际RFID方案供应商(包括芯片、系统、中间件软件等)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降低RFID与供应链管理的综合实施成本?如何实现RFID/电子标签与现有ICT技术和管理系统的整合,创造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导入模式?
4.RFID在物流、包装当中的应用将和现有的物流信息化整合在一起,成为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技术。物流自动化从自动识别、数据采集、中间件技术到数据集成管理等技术如何推出适合中国的完全的解决方案?
5.通过本土应用积聚起来相关的技术能力和产业经验的基础上,中国RFID/电子标签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如何形成自己特色并推动产业发展?
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电华夏信息技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49号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706室
邮编:100036
电话:010-51662329-40
传真:010-68132578
联系人:杨研
电子邮箱:yyang@ichina2008.org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DARPA将于2007年3月5日-7日在美国举办微技术讨论会
【据美国军事与航空航天电子学网站2007年1月10日报道】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将于2007年3月5日-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0评论2007-01-12

关于举办“2007年电磁兼容设计与整改技术高级培训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电磁兼容是电子产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它不仅关系到电子产品本身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安全性,而且还可能影响

0评论2007-01-08

关于组织参加2007年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及
关于组织参加2007年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及香港国际资讯科技博览会( ICT )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经香港贸发局和中国电子贸促会的委托

0评论2006-08-16

美国贝尔实验室推出最新激光产品
尖端的科技、优雅的工艺以及对高性能高速度的执着信念--朗讯推出的激光器和相关产品堪称此中典范。试举三例:朗讯的电吸附调制激

0评论2006-06-21

VisionChina2006研讨会日程表“出炉”
将于6月11至13日举行的第三届机器视觉国际展览会暨机器视觉技术及工业应用国际研讨会(VisionChina2006)目前已经进入后期筹备工

0评论2006-05-22

2006全国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学术研讨会
征文通知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和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于2006年7月联合举办全国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学术

0评论2006-04-12

电子设备抗恶劣环境设计技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文件分会【2006】002号---------------------★-------------------电子设备抗恶劣环境设计技术交

0评论2006-03-27

第二届亚洲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AISM 2006)征文通知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文件分会【2006】001号----------------------------------★-----------------------第二届亚洲机

0评论2006-03-04

高速PCB设计技术和可制造性培训及研讨会
全球首次两大行业协会(CPCA与IPC)主办的最权威的《高速PCB设计技术和可制造性培训及研讨会》邀请您前来参加! 参加与2006中国

0评论2006-03-02

2006(深圳)第四届RFID应用高级研讨会
自2004年起,国内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或电子标签)开始升温,引起了来自芯片、标签、软件、读卡机具、系统集成以至印刷等领域广

0评论200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