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据报道:日本正加强空间军事技术。三菱重工是日本空间产品的重要生产商。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能军能民、亦军亦民的“寓军于民”型军工产品承包商,2000年已在世界军工企业100强中排名第13位,承包生产了日本防卫产品的30%,2003年的军工订货额为2800亿日元,2004年其防卫产品收入高达800亿日元。三菱重工涉及航空船舶、火箭、坦克等制造,石油、天然气、火电和核电工厂的开发,以及重型机械的生产。
二战中是日军武器制造的主力
坦克装甲车零式战斗机用于侵华
三菱重工业有限公司(日语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英语为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Ltd.),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年间。1884年该公司创始者从政府租借了长崎造船局,此后涉定军品生产,才真正壮大起来,一次大战后发展成三菱造船公司;至二次大战前的1934年,业务已拓展至重型机械、飞机、铁路车辆等领域,正式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
二战前和二战中,三菱重工是日军武器制造的主力,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武藏”号,到最先进的“零式战斗机”。以及各种重型、微型坦克、步兵战车,可谓军火产品涵盖陆海空。共生产各类飞机18000架、坦克装甲车4650辆,在侵华战争中都有使用。
4艘航母偷袭珍珠港大战太平洋
目前仍生产潜艇导弹艇驱逐舰
三菱重工起家于船舶舰艇制造,目前仍有“船舶·海洋事业本部”,所属3大造船厂,是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生产海上武器装备的集团,为其建造了几乎一半的潜艇和三分之一的驱逐舰。
最大的长崎造船厂截至“二战”结束前,共建造了包括4艘航空母舰、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之一“武藏号”在内的3艘战列舰和其他共79艘军舰;无论是偷袭珍珠港,还是与美舰队大战太平洋,都是主力舰(见下图)。战后又建造了从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艘驱逐舰“天津风号”,到最先进的“金刚”号宙斯盾级驱逐舰。最新一艘高波级驱逐舰4号舰“涟”号,便是于2005年2月在长崎造船厂出厂的。而神户造船厂二战前即生产过潜艇,先后建造过春潮级、夕潮级、亲潮级潜艇,最新一艘亲潮级潜艇“高潮”号,也是于2005年3月在该造船厂出厂的。下关造船厂则是自卫队小型舰艇的生产地之一,海上自卫队最新型导弹艇隼级的1、2号艇,就是在这里生产的。
完成300辆先进的90式主战坦克
拥有年生产2000辆坦克的能力
如今三菱重工的“民用机·特车事业本部”,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生产各种装甲战斗车辆的生产集团,所生产的陆上装备非常精良,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民用机”指的是各种民用机械;“特车”是日文“特殊车辆”的简称,就是指军用或治安用车辆,生产本陆上自卫队主要的装甲战斗车辆,包括90式坦克(见上图)、89式步兵战车、87式自行高炮、90式坦克抢救车、91式架桥坦克等型号,目前拥有2000辆坦克的年生产能力。2005年底,三菱重工已完成了300辆90式主战坦克的批量生产;到2015年,预计将翻新改造,安装莱茵金属公司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确保90式主战坦克维持世界先进水平。90式坦克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核心装备。最近,三菱重工又制造一种小型坦克,被日军称为“豆战车”,主要用于侦察。豆战车在侵华战争中曾使用过,北京坦克博物馆也有藏品。这种战车体型矮小,装备37毫米战车炮一门,机枪一挺,乘员两人,时速40公里。
下期(4月3日)本刊将继续刊载“日本军火龙头老大——三菱重工”之二,重点介绍其航空、航天、导弹火箭的生产能力。
“神兵利器何处来”是军事专刊开辟的新栏目,在报纸中尚属首次,将结合新闻事件深入挖掘。
(《北京日报》2007年3月20日 星期二 第14版 专刊·军事)
火箭军全国人大代表热议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政治工作部主任程坚代表认为,正因为火箭军地位、使命和任务都非常特殊,决定了火箭军在思想上政治上必须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0评论2019-03-13
火箭军某旅开展“营营互考”新模式见闻
初冬时节,寒风呼啸,滴水成冰。位于大漠戈壁的火箭军某旅训练场上,一辆军用指挥车疾驰而至。一名中校军官带领两名战士,扛着几箱仪器从车上下来,不停比划着什么。“明天由我们考核发射六营,今天务必把他们的行军路线勘察准确。”说话的中校军官名叫张浩,该旅发射五营营长。张浩介绍说,这次考核旅里采取“营营互考”的新模式,官兵们既参加所在营队考核,又担任兄弟单位考官。
0评论2017-12-13
火箭军某旅修理连开展“我爱发明”活动
活动伊始,全连干部战士就踊跃说想法、谈建议,涌现出一批好的做法和创意。连队经常需要在深水区作业,有时水从烟囱进入,致使车辆熄灭,战士刘东岳琢磨捣鼓出“卡车防水烟囱”,用了以后再也没出现过类似情况。据陈连长介绍,他们坚持一月一评,把创新成果亮出来,调动官兵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活动开展半年多来,先后有10多个创意成果被推广应用。
0评论2017-12-13
火箭军培养壮大基层文艺“轻骑队”服务战斗力
12月以来,火箭军某基地文艺骨干王晴连续参加几场基层文艺巡演活动,都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和点赞,她高兴地说:“多亏了前不久参加了火箭军组织的‘套餐’式个性化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长了不少新本领,才能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为兵服务、为战斗力服务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0评论2017-12-11
火箭军首个院士工作站 在某军工厂挂牌启动
近日,火箭军首个院士工作站在某军工厂挂牌成立,并正式启动运行。这标志着火箭军企业化工厂与地方科研院校在产学研领域深度融合迈出了一大步,也为火箭军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火箭军装备部领导介绍说,设立院士工作站,既是顺应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火箭军强装兴装事业的内在需求。
0评论2017-12-06
火箭军某通信团创新表彰激励形式
谈及给官兵家人寄发嘉奖喜报的初衷,该团政委王庆说,以前只有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官兵家人,才会收到部队给地方民政部门寄发的喜报,而获得嘉奖的官兵家人却不能享受这份荣誉。“部队对自己工作训练的肯定,装进档案袋,家人也看不到。”连续两年获得嘉奖的通信二营下士赵桂喜深有感触地说,每当看到其他战友家人收到立功喜报时,心里特别羡慕。
0评论2017-11-30

- 火箭军某导弹旅:铸魂砺剑啸九天
0评论2017-11-24
火箭军某综合训练基地适应打仗要求提升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11月初,火箭军某综合训练基地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找差距,调整教学训练课程设置,加大特装修理、战场伪装、核化特勤等一批紧缺专业的课程教学比重,并组织专业骨干深入旅团收集对士官人才培养的建议。该基地领导说:“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要求,必须面向战场培养造就大批‘战斗工程师’!”
0评论2017-11-22

- 火箭军某预备役特种装备维修大队练兵经历
0评论2017-11-20
火箭军某基地以临战状态狠抓战备训练工作落实
剑行大漠,夜出奇兵。11月上旬一天深夜,火箭军某基地作战值班室里一条条作战指令悄然传输到千里之外的导弹旅,战备值班分队闻令而动,在茫茫夜色里打响一场“导弹战”。该基地常态开展“查拉督改”活动,保持战备值班体系高效运转,部队时刻处于“平战一体、高度戒备、随时能战”的戒备状态。
0评论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