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全景图。 肖 旭摄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医务人员巡诊中为百岁老人免费镶牙,老人开心地笑了。陈 鹏摄
椰林、渔帆、鸥鸟、云霞相映生辉,苍山、碧海、银沙、礁盘浑然一体……这里是椰岛海南。2009年岁尾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使海南开发建设成为国家重要战略部署。
2009年8月1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正式破土动工,这是总医院建院以来首次跨省区、整建制异地建分院。在三亚市海棠湾的一大片鱼塘和沼泽地上,一座大型现代化医疗城迅速崛起,成为造福海南民生、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景观。
2011年12月,首批来自总医院的192名医护管理人员从北京出发抵达海棠湾,正式拉开海南分院开诊试运行的帷幕,海南人民和驻军官兵提高当地医疗水平的热切期盼成为现实。
4.5元的挂号费,24元的床位费,医保患者当场结算,百岁老人喜享关爱,400余万参加新农合的农村人口可来此就医,海南分院的建成——
送给海南人民的民生大礼包
4.5元!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普通挂号费4.5元。这是今年3月海南本地报纸《南岛晚报》在头版头条刊出的大号标题。
“如此大牌的医院,难道挂号费还会比市里的医院便宜?”走进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带着孩子前来看病的黎理妹还有些疑惑。她在5个挂号窗口中的一个填好挂号单,头顶上的电子显示屏不仅更新着科室名称、医生姓名和职称等信息,也有普通号4.5元、副高职专家7元、正高职专家14元的挂号价格…… 犹豫片刻,她选择挂了一个专家号。
也许黎理妹并不知道,当她为孩子挂完号后,一个电子病历档案也同时进入建设流程。患者下次再来就诊时,只要输入个人基本信息,医生就可直接查询到患者以前的相关病历,从而做出更为科学、高效的诊断。
楼上就是儿科病房,还是同样宽敞明亮的候诊室,黎理妹走进了儿科主任医师刘欢欢的房间。“请你再重复一遍,这两种药早中晚各吃几片?”这位专家正耐心地倾听一个小男孩的父亲把药方又重复了一遍。最后刘主任和蔼地提醒那位父亲,如果参加了家庭医保,可以直接到医保结算窗口办理相关报销手续……
不知怎么着,头一回走进这种“大医院”看病的黎理妹原本有些忐忑的心,不由自主地轻松舒缓起来。
与4个多月前到来的首批百余位医护人员不同,刘欢欢是记者来此采访的头一天坐飞机赶来“增援”的专家,她说:“现在我们分院一天的门诊量达到了600人次左右,数量虽然还远远不能和总医院相比,但比试运营第一个月已经增加了3倍,我们估计过一阵子来的患者还会更多。”
门诊楼背后是拥有近600张床位的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的住院大楼。在综合外科的一间普通病房内,记者看到,除了可推入式消毒病床等先进的医疗设施,直板开放储物柜、壁挂液晶显示屏等一应俱全。
据住院部妇产科护士长窦娜介绍,住院的床位费是4人间每床每天24元、普通双人间是每床每天84元、单人间是每天104元,“我们的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是国内领先的,住院治疗的患者对治疗和服务非常满意,对收费标准也完全认可和接受。”
“让海南的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放心看病,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海南分院政委姚春雨介绍,3月22日海南分院和海南18个市县的农合办签署了新农合定点机构医疗服务协议,农民到心目中的“解放军总医院这样的部队大医院”看病也可以报销了。
2011年海南全省新农合参保(合)人数485.46万人,参合率达到98%以上。海南分院成为海南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这意味着,海南所有参合农民不用再出岛就可以在海南分院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和政策优惠,不仅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费用负担,也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以及看大病要出省的问题,减少了患者劳碌奔波之苦。
从首都北京不远千里万里送医上岛,体现出了解放军总医院医护人员强烈的爱民情怀。这一点,体会最深的也许是海南的百岁老人。
2月22日,三亚崖城老人陈亚惠迎来了幸福的一刻。这位生于1911年1月7日的百岁老人,成为海南分院的首位镶牙者。为百岁老人镶牙,毕竟有风险。为保证顺利实施,医院各部门严阵以待,特诊专家也特意候在口腔科诊室外,确保不出一点纰漏。几天后,老人戴上了合适的牙具,过去几十年只能喝汤吃流食,现在又恢复到轻松嚼菜吃饭了。
“我们正在实施一个计划,为海南百岁老人查一次体,镶一口牙。”口腔科主任储冰峰告诉记者,在医院试运行期间,分院还广泛开展了为附近江林村村民、驻岛官兵和分院工程建设者、岛内老红军提供查体、巡诊服务,并对部分地区进行巡诊。
在分院专程派人给一位90岁高龄的解放海南岛老功臣上门体检时,老人特意穿上已褪色的旧军装,胸前挂满了各种勋章……开诊试运行以来,分院先后多次为当地村民、驻军官兵等免费做体检3000余人次,派出10支专家医疗队赴三亚市区和周边乡镇,为一批百岁老人、重点优抚对象提供上门送医送药服务。
作为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建设得到了海南各级党委、政府鼎力支持。在这片土地上,海南省和三亚市领导经常深入工地现场办公,解决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保证了分院建设的顺利推进。
“我们不会忘记,当地百姓在分院建设过程中的付出和奉献,不会忘记海南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驻地部队的全力支持,免费查体、上门巡诊是对海南人民的真情回报,也是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和驻岛官兵的身边。”海南分院政治部主任管英璀深情地说。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发展前景,却伴随着人均执业医师、人均医院床位等医疗条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状,海南分院的建成——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支撑工程
罗伯特·道森,一位高大的美国老者、受聘于国家某部委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权领域的法律专家,也是海南分院开诊试运行后前来住院治疗的首位涉外病人。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战斗打响了。” 3月1日,罹患结肠癌的罗伯特从另外一家医院转诊海南分院后,对他的主治医生、普外科主任杜晓辉说道。罗伯特是在三亚休假疗养时突感身体不适而入院治疗的,听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座大医院落户椰岛海棠湾,才转诊海南分院。
“患者非常乐观,一方面是他的天性,一方面是我们的治疗方案为他战胜病魔树立了信心。”杜晓辉告诉记者,罗伯特在互联网上广泛搜集结肠癌的相关病理信息,并咨询美国医师,最终认为这里的医生素质和理念“国际领先”,提出的治疗方案“最科学、最合理”。罗伯特不想回国治疗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尽管他在美国公立医院可以享受医疗保险,但他觉得这儿的服务更好,而且美国医生“不是见不着,就是不和病人交流”。
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像罗伯特这样的涉外患者,将不是个例。
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国际旅游岛建设两年多来,海南展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仅以三亚市为例,三亚本地人口58万,来此过冬休假疗养的被称为候鸟一族的人群就达30余万,而在旅游旺季,三亚涌入的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了百万。
海南分院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支撑工程,它不仅面向全岛、全国,也面向全世界。
在海南分院建成前,三亚市仅三家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一家,整个海南人均执业医师数量和人均医院床位数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分院的出现,已经初步缓解了当地医疗设施不足的矛盾。
“要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要为老干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要为驻岛官兵和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服务,要为边远艰苦地区工作和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劳模和英模提供短期疗养、查体等服务……”谈起海南分院的“四大使命”,院长栾复新如数家珍。
高水平的软硬件建设,也使海南分院人分外自豪——
作为解放军总医院的唯一分院,分院行政机关编配、医疗科室设置、人才队伍力量等均参照总医院编配模式,在医疗、保健、科研、教学等各方面都充分依托总医院雄厚的技术实力、强大的人才优势、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科研水平;
分院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医疗设备器械设施,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编设49个临床医技科室、25个护理单元,专业技术人员数百名,一批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为代表的技术队伍将定期到分院出诊;
空中“信息走廊”是分院的一大亮点,分院信息化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联通到每一个诊室,不仅与北京院本部有机对接,而且辐射海南各市、县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背依山峦,面临大海,海碧天澄,沙鸥翔集。站在门诊大楼楼顶举目四望,谁能想到仅隔两年多,过去这里还是大片的荒滩和鱼塘。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支撑工程,海南分院的发展前景和它立足的这座活力四溢的海岛一样广阔。
他们中不乏学科带头人、业务精英;他们参加过抗击非典、汶川救灾等重大任务;一纸命令如催征的号角,数百名优秀人才从首都北京来到天涯海角奋斗——
留下一笔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国海岸,椰树亭亭玉立,婆娑起舞,娇媚多姿。
椰树生椰果,椰树的种子包裹在椰果内,常随椰果在海中漂泊,然后在适宜的海岸安家落户,开花结果。
“我们是否也像那些椰树的种子,辗转漂泊,从首都北京而来,扎根海南!” 神经外科主任余新光用椰树作比,形容像他一样,从总医院而来投身海南建设的数百名医护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
余新光和呼吸内科主任解立新都是参加过抗击非典、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的老医务工作者,是各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孤身下海南,与妻儿异地分离,将手头的科研项目、培育人才任务暂时放在一边,他们没有怨言,“这里需要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带领年轻人一起创业,万事开头难,未来开辟一番工作新局面肯定会有不少困难,但我们有信心!”
起步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深切的体会。
2011年5月,海南分院基建工程进入尾声,23名经过竞聘上岗的护士长提前入驻。她们穿着迷彩服,背着布挎包,戴着小红帽,每天穿梭于尚未完全完工的楼群中,对医院病区设置、功能布局和工程质量进行监管:一直坚守在火热工地上的许多朵总护士长和宋晓丽护士长,主动协调多个科室的设备安装和内部装修;身体单薄的王宁护士长负责的五官科专科种类多,且分布在住院楼、门诊楼和保健楼3个区域,为了合理安排布局,她每天都要和工程师们进行沟通协商;保健三科护士长赵艳霞在搬运病房设施中右脚被砸伤,脚趾骨折,坐轮椅、拄拐杖,她轻伤不下火线……她们就像一朵朵激情绽放的“铿锵玫瑰”,为海棠湾带来浓郁的芬芳。
2011年12月23日凌晨。从北京始发的T201次列车缓缓驶进三亚火车站。由总医院阮炳黎政委亲自率队出征的首批192名医护和行政管理人员悄然抵达海棠湾。
出发前,曾36次赴海南指导分院建设的总医院院长李书章说:“此次南下,不仅仅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更是去创业、去奋斗、去拼搏。你们不仅要带去精湛的医术,还要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抛家舍子,从北京到三亚,3500公里征程,36个小时跋涉,终于抵达了终点。这批军人的到来,标志着海南分院经过29个月的建设,正式拉开了设备安装调试和开诊试运行的帷幕。站在海棠湾畔雄伟壮观的医院大楼前,大家无比振奋。
短暂的兴奋过后,这批军人就面临新任务:3天后开展查体和巡诊任务,但装修过程中遗留下的建筑垃圾亟待清理,很多贵重器材缺乏人手监管,安装调试需要大量人力,信息流程亟待细化完善……于是,拿手术刀的成了清洁工,拿听诊器的成了保安员,带学生的教授成了搬运工,这些平时多和手术刀、听诊器打交道的人,来三亚后的第一项工作要征服的不是病魔,而是工程收尾的垃圾、灰尘和泥土。当200多批次医疗设备很快各就各位,当急诊科、综合病区、查体中心、保健区等以全新的面貌整体呈现时,验收人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停地赞叹:“医护人员用勤劳的双手将建筑楼房变成了诊室和病房!”
最难割舍的是亲情。很多业务骨干在北京生活多年,如今一切重新开始。言语中,记者能深深感受到他们远离亲人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愧疚:妇产科主任赵恩峰老父亲过世,因为分院工作刚刚展开,千头万绪,他没有来得及看最后一眼;分院泌尿外科主任高江平一家三口,儿子去国外读书,妻子留在北京工作,高江平独自南下……几乎每一个来海南分院的人背后都有各自的故事。
为了确保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打折扣,体现一流水准,在分院首批科室主任选配中,总医院党委采取优中选优,公开竞聘的形式,从总院现职 500余名科室骨干中,选出49名中青年专家担任海南分院有关科室首任主任。在事业的感召下,一大批在军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教授奔赴海棠湾,这些响当当的军中名医,首次出现在分院挂号大厅的电子屏幕上……
“你知道吗,我们医院周围的村镇、小区、酒店、度假区、商业区竞相打出了这样一个广告牌——离健康最近。”采访中,年轻的内分泌科护士长叶玲玲细声细语地说。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叶玲玲比其他人能更深切体会到分院落户家乡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她说:“来这儿服务,人们离健康更近,我也离他们更近,心里更满足、更幸福!”
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是他们把健康带到了椰岛海南。
放眼未来,分院党委踌躇满志——
分院将全力打造疑难危重病症诊疗基地、战伤创伤急救基地等“七个基地”,这既是提升海南人民医疗水平的民生工程、国际旅游岛的战略支撑工程,也是军民融合的示范样板工程、南中国海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保障工程。
我军医疗“旗舰”亮相国际旅游岛,引来世人一片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