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国防首页 频道列表

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一生为国铸核盾

2012-09-24解放军报

    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和输液管,他还在冲锋——

    鼠标在缓缓移动着,手在不停地颤抖着……

    一旁的生命监护仪在不断告警,生理数据在令人揪心地跳动着……

    视线已渐渐模糊,他却反复叮咛着需要交接的某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

    这一刻,是2012年5月31日11时9分。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强忍着剧痛,坚持伏案工作长达74分钟!

    他,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享年75岁。

    他,是一位毕生为共和国铸造核盾牌的功勋科学家——

    从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我国进行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他参与了我国的全部45次核试验。

    得知他去世的噩耗,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94岁高龄的程开甲院士扼腕惋惜,派家人专程送来自己亲笔题写的挽词:“一片赤诚忠心,核试贡献卓越”。

    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总装某基地将士用一副挽联为他送行——

    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

于国舍命 人天共仰

    身患绝症,他一次次放弃会影响工作的手术治疗;离开人世当天,他还9次要求起床工作

    林俊德搞核试验,一辈子鲜为人知。他的突然离世,却像一颗“精神原子弹”,穿透了一个又一个人的心。

    他的心跳停止那一刻,西安唐都医院一群与他仅仅相处8天,目睹他走过生命最后时光的医生、护士,哭成一片。

    54岁的科主任张利华,临床30年送走过无数的病人,这一刻却双膝跪在林俊德的床前失声痛哭:“您为理想和信念奋斗到只剩最后一口气!您是我最敬仰的病人!”

    护士长安丽君一边为老人擦洗身体、整理遗容,一边泪如雨下:“谁也劝不住您。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整个腹腔全是肿瘤,竟然还要拼命工作……”

    “80后”女护士赵俊青泣不成声:“躺着是病人,站起来是战士。林爷爷这种人,像神话里的英雄。”

    他去世的讣告在基地局域网上一发布,跟帖便蜂拥而至——

    一位老专家彻夜难眠,写了一首五言长诗《马兰魂》,深情讴歌林俊德“一息游丝细,长谈发展情”的奉献人生。

    一位自称“从来没有写过诗”的年轻网友,饱含深情写下一首88行的长诗《永远的记忆——送别林俊德院士》。

    一周之内,基地局域网就上传了16首缅怀他、赞美他的诗词,各种悼念文章、跟帖更是与日俱增。

    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位网友上传的《卜算子·悼林院士》,竟吸引众多网友为其“千修万改”。

    原诗如下:“关外横荒原,人迹踏漠罕。纵逾古稀志且坚,哪管清与苦。无意仕达显,力气撼河山。驾鹤西游化仙贤,魂洒万人间。”

    一上网,马上有人自告奋勇“帮你润一下”,将结尾改为“功勋凭苦干,英魂冲霄汉”。

    紧接着又有网友建议只改最后一句为“精神人间漫”。

    更有网友“将韵脚都换成了平声”:“多饮盐碱水,常斗戈壁滩。卓著功勋未满足,愈老愈攻坚。无意谋仕途,有力撼高山。毕生心血今撒手,驾鹤化贤仙。”

    ……

    改来改去,人们不是在探讨诗词写作,而是在缅怀林俊德的辉煌人生,感悟他的精神魅力,品读这本厚重的人生大书。

    一位75岁老人的去世,为什么能如此感天动地?

    于国舍命,人天共仰。

    罗布泊“蘑菇云”的背后,有他几十年的付出。

    在林俊德的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7项;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1987年,光荣出席全军英模代表大会;1990年被国家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比这“成绩单”更打动人的,是一份“林俊德院士住院记录”。

    那是他生命最后8天的旅程。

    去世当天的记录中,记者看到——

    07:24 监测血氧82-86之间波动。医生建议用面罩呼吸,提高血氧饱和度,林总(林俊德生前曾任基地总工程师——记者注)同意。

    07:44 林总要求起来工作,家属劝其多休息,面罩给氧行动不便,林总同意。

    07:50 胃不适,频繁呕吐。经同意下胃管。

    08:03 医生通知要换血,否则上午这一关难过,但家属遵照林总意愿,放弃。

    09:26 林总突然说:我要工作。护士跟他商量说一会儿让他工作,点头答应。

    09:30 林总再次要求工作,护士说等他休息,身体好一点再工作。

    他说:“我等不了了。”

    林春(林俊德女儿——记者注)问他:“爸,肚子很难受吗?”

    他摇头:“不,我要工作。”并反复要求工作。

    林春问他:“你要弄什么?我帮你弄。”

    他坚持道:“不行,我自己来,我要工作。”并询问护士现在几点了。

    看着女儿流泪,林总望了一会她说:大家要高兴。

    面罩下林总的声音有些闷,但很坚定。

    09:40 林总又说:我要工作。

    林春说:好,我把笔记本支上。

    林总说:行。并要求坐起来。对于女儿反对他坐起来,大声说:可以。

    大家跟他商量坐在床上是否可以,林总反对,说要下来,坐到工作台上。

    医生建议他不要下床,他坚决要下来在工作台上,说:效率高。

    ……

    这天上午,已经腹胀如鼓、呼吸困难、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要求下床工作……

    老伴说不通他,女儿劝不住他,医护人员也拗不过他。

    9时55分,林俊德被搀扶到办公桌前,在电脑上伏案工作……

    一旁的生命监护仪上,跳动着一串令人揪心的数字:呼吸46,心率137,血压96/61,血氧饱和度76……

    大家多次劝他休息一会儿再工作。他一再摇头说:“不能休息,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从病重住院到去世的75天里,他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工作”。

    去世前的一周时间,林俊德更是争分夺秒:

    ——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

    ——3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2次在病房召集课题组成员布置后续实验任务;

    ——完成了130多页、8万多字博士论文的修改,写下338字的6条评阅意见;

    ——与基地领导几次探讨基地爆炸力学技术的发展路线;

    ——向学生交接了两项某重大国防科研尖端项目……

    他去世后,还留下一本在病床上所做的工作笔记,有对计算机、保密柜文件资料的处理意见,有某重大国防科研尖端项目的最新思考,有对若干在研项目的建议,等等,如今他留下的这个笔记本,被作为“核心机密”入档保存……

    为了这些,他一次次放弃了延长生命的机会。

    5月4日,他在北京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医生告诉他只有做手术,或化疗、放疗,才能延长生命。

    获悉这些治疗可能让他再也不能工作,他毅然放弃了手术和治疗,并告诉家人:“无意义的延长,不要。”

    5月23日下午,为便于工作,林俊德转到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医生决定对他进行手术或化疗。他再次拒绝,却两次要求回单位工作。

    5月26日,因病情恶化,他被再次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拉着主治医师的手,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5月29日,他身体出现大面积肠梗阻,不能进食。医生再次建议手术,他说:“不要勉强我,我的时间太有限了。”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帮助,他还在病房里争分夺秒地整理科研资料。

    5月30日,林俊德的腹部胀得像鼓一样,病情再度恶化。B超检查发现是大面积肠梗阻,需要马上手术,否则很难熬过这一天。

    担心手术后可能再也无法工作,林俊德再次拒绝了。

    医院组织专家会诊后,建议他做透析治疗。

    林俊德问院长:“透析是否会影响工作。”

    院长说:透析可能对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听完后林俊德坚决地说:“有影响那就不做了。我现在还有一些工作没做完!”

    这一天,从下午5时30分到晚上9时45分,他一直坐在电脑前整理科研资料。

    最后一次延长生命的机会,就这样被他放弃了……

    第二天,这颗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 上一页 1/3 下一页 »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核电迎来最强中国芯 CF3A先导组件研制成功
11月30日,中核集团最新型的CF3A先导组件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在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进行的出厂验收,即将在方家山核电百万千瓦机组进行运行考验。这是2012年以来,继N36特征化组件、CF2辐照考验组件、CF3先导组件相继入堆之后,中核集团研发并投入实际运行的第四批先进燃料元件。

0评论2017-12-12

弘扬红色文化 铸就军工之魂
今年3月,广东省保护利用红色军事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作为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省份,广东从2017年起启动开展“全省红色军事文化遗产维修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到2019年实现“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保护险情全部排除,对外开放规模持续扩大,展示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

0评论2017-10-10

俄罗斯成功试射携带试验弹头的白杨洲际弹道导弹
2017年9月26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成功试射了一枚“白杨”-M(RS-12M)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此次试射主要是为了测试可安装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先进弹头。导弹从俄罗斯南部的卡普斯京亚尔导弹发射场发射,弹头以预期精度击中哈萨克斯坦萨雷沙甘靶场的指定目标。

0评论2017-09-28

福岛核电厂的清洁工作再次推迟
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东京电力公司(TEPCO)决定修改其计划,从受损的福岛核电厂中去除高放射性的乏燃料。这是自2011年地震和海啸后核电厂发生堆芯熔化事故以来第四次重新考虑,而这一在30到40年的时间里执行的计划又推迟了。东京电力公司负责清洁令人烦恼的福岛核电厂。

0评论2017-09-28

世界核协会支持阿库尤核电厂建设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总干事阿列克谢·利哈乔夫证实,阿库尤核电厂在规划场址上开始一般施工建设,世界核协会对此表示欢迎。上周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第61次例会上,利哈乔夫对记者说,土耳其第一个核电厂项目正在进行中,包括水力设施。

0评论2017-09-28

第15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交付海军
美国海军宣布,第15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科罗拉多”号(SSN 778)已于9月21日交付海军。这是美国第4艘名为“科罗拉多”号的现役舰艇,主要是为了维持美国在海中的优势。“弗吉尼亚”级潜艇是分批建造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已交付海军使用。

0评论2017-09-27

俄罗斯与柬埔寨签署核合作协议
]俄罗斯和柬埔寨签署了一项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协议。9月19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期间,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副总经理和柬埔寨国家可持续发展委员会(NSCD)副主席签署了这项协议。该协定为俄罗斯和柬埔寨在核教育和培训、研究,以及在制造、医药、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使用辐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0评论2017-09-26

俄罗斯“西伯利亚”号核动力破冰船下水
2017年9月22日,俄罗斯“西伯利亚”号核动力破冰船下水。该船用于沿北海航线向亚洲市场运输货物,尤其是能源材料。“西伯利亚”号长173 m,装备了2座反应堆,推进功率达60 MW,可以破除3 m厚的冰层,配备53名船员。该船预计2020年建成,2021年开始试运行。

0评论2017-09-25

俄罗斯提出新型闭合燃料循环
俄罗斯 JSC TENEX公司总经理提出,新型燃料循环可提供可靠的后端解决方案,是维持全球核能动态增长的关键。拟议的方法将重点解决乏燃料后处理和再循环,最大限度利用铀和钚资源,减少废物处置数量。新燃料循环必须有效降低要处置废物的数量和危害,加强利用后处理得到的易裂变材料。

0评论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