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新雷达系统通过扫描心脏识别身份

2017-10-09中国科技网

脸部识别系统往往因外部特征细微变化而无法准确识别。据美国布法罗大学官网25日报道,该校华人科学家许文曜团队研制出一种全新的计算机安全系统,能通过心脏几何形状进行身份识别,取代密码和其他生物识别系统,用于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机场安检的身份识别。

之前研制的心脏身份识别系统,主要利用电极测量心电图,因此需要直接接触人体,用起来很不方便。而许博士这次历时3年研制的新系统,不需直接接触人体,利用雷达远距离扫描分析心脏的形状和大小这些几何特征以及心脏波动等进行身份识别。相关研究论文已经提交给即将在下月召开的第23届移动计算和通讯国际大会组委会。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电脑中保存隐私性信息,而之前只能设置账户和密码防止他人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每天多次输入密码登陆很繁琐。而心脏身份识别系统通过低水平多普勒雷达监测计算主人的心脏,第一次扫描需要8秒钟时间,之后计算机就会记住主人的心脏,那些趁主人不在想登录计算机盗窃信息的“坏人”,会被系统识破后关机。许博士表示,没有任何两个人会具有完全相同的心脏形状,而且除非罹患严重的心脏病,每个人的心脏形状也会保持不变,新系统身份识别极其精准。

系统的雷达信号强度比目前普遍使用的Wi-Fi更弱,因此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新系统功率只有5毫瓦,辐射强度不及智能手机的1%,与我们每天生活的Wi-Fi环境相比,具有相同的安全度。许博士表示,他们会继续减小系统的尺寸,以便使其能被安装在计算机键盘的某个角落。除了计算机安全,新系统还能用于智能手机进行用户身份识别,还可以用于机场安检,对相距不超过30米的乘客进行身份检查。

总编辑圈点

作为传统安全屏障的密码,如今看来已显得越来越“土”。从公众已经熟悉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到应用难度稍大的虹膜识别、声纹识别,再到似乎正处于爆发前夜的静脉识别……生物识别界近年来可谓热闹非凡,现在,又出现了颇有想象力的“心脏识别”。不过,在为科技进步击节赞叹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生物识别有多安全,就能有多危险。人体生物数据如此特殊,其一旦失窃,就可造成永久性危害。所以,对生物信息的保护,必须比对传统账号的保护更严密、更高级。

收藏
评论
四川长虹拟收购近程防空雷达骨干企业 明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
日前,四川长虹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通过非公开协议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军工集团)所持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八一集团)100%股权。该事宜将于6月28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

0评论2018-06-27

泾阳首个军民融合产业项目神洲雷达精确制导全天候巡检仪项目启动
10月22日,泾阳县首个军民融合产业项目神州雷达精确制导全天候巡检仪项目启动,标志着泾阳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晓静宣布开工,副市长王宏兵出席。雷达精确制导全天候巡检系统采用Ku波段雷达、电视、红外、智能图像处理和数据融合处理等先进技术,对所监控区域实时生成清晰的视频图像并记录,对人员、车辆等活动目标自动检测、跟踪和精确定位。该项目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属国内首创,截至目前,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18项,相关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0评论2017-10-26

国产风冷机载两维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通过试飞
中国研制成功风冷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可以方便对现有战斗机进行升级。对于战斗机来说,没有配备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可能就难以适应2020年之后空战环境

0评论2017-05-24

艾默生推出双线制非接触雷达变送器用于严苛固体物位测量应用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艾默生过程管理推出新型5400系列非接触雷达物位变送器,专门用于严苛的散装固体物位测量。罗斯蒙特5402型的高频2线雷达采用罗斯蒙特主雷达变送器软件和独特的算法克服了在容器、料箱和筒仓中测量固体物位所面临的特殊困难,例如倾斜或斜面、低介电常数及高填充速率。

0评论2015-03-03

俄罗斯雷达卫星研制20年 预计于3月29日发射
俄罗斯NPO MashinostroeNIa设计局20年前开始研制的“秃鹰”(Kondor)对地观测卫星,终于走上发射台,预计于3月29日发射升空。

0评论2013-03-11

飞思卡尔Xtrinsic雷达发射器提高了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性能
2012年11月13日, 飞思卡尔半导体 [NYSE: FSL) 日前面向自适应巡航控制等主动安全应用,推出了新款Xtrinsic PRDTX11101 汽车雷达发射器。

0评论2013-03-04

捍卫质量,就是捍卫航天员生命安全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涉及技术、保障、管理、器件等诸多方面。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是重中之重。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产品质量更是高于一切。毫不夸张地说,关注质量,就是关注航天员生命安全。

0评论2012-07-03